蒙启良委员建议:
高质量建设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本报记者 潘 建
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中央全力支持贵州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的组合拳,是新时代贵州扩大开放的新动力,是全国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试验田。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住黔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蒙启良提交了提案《关于高质量建设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提案》,建议高质量建设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蒙启良委员认为,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在探索内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地区发展新路,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为贵州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了重大机遇。贵州急切希望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带动全省经济再上新台阶。
“贵阳改貌铁路口岸建设对贵州省扩大开放,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意义重大。”蒙启良委员说,贵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研究在内陆地区增设国家一类口岸”,主动将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建设的贵阳中欧班列铁路场站与陆海新通道节点建设相结合,申报建设贵阳铁路口岸。建议国家给予大力支持建设贵阳铁路口岸,批复贵阳铁路口岸开放。
贵州在融入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取得积极进展,对外交往合作不断扩大,开放平台建设渐成体系,人文交流合作更加密切,但仍面临基础薄弱、支撑不强等问题。蒙启良委员建议国家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加突出和明确贵州的定位,支持贵州建设成为西部地区“一带一路”陆海连接线、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窗口和数字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蒙启良委员建议,国家参照对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支持政策,在中央预算内投资中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专项,支持内陆地区重点开发开放平台建设、发展对外贸易、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并研究设立内陆开放产业基金,支持内陆地区产业做大做强,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贵州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获批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为大力推动试验区建设,积极应对开放型经济当前面临的国际挑战和国内激烈竞争,蒙启良委员建议支持申建中国(贵州)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贵州在扩大外商投资准入、促进外商投资、提升对外贸易水平、提升进出口便利化水平等方面,实施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开放政策措施。
目前,全国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3个城市的30个口岸对53个国家人员实施过境144小时、72小时免办签证政策,贵州省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正在进行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积极推进智慧航空口岸建设,蒙启良委员建议国家批准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实施过境144小时免签政策。
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65.7%的国土面积属长江流域,生态资源丰富,生态地位突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蒙启良委员建议继续支持贵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并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见》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支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在长江经济带中发挥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作用的指导意见》,支持贵州全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指导贵州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体系、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依托长江经济带建设,推进生态产品交易流通,完善生态产品产权制度和交易体系等,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陆开放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