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奇委员:
健全防贫体系 巩固脱贫成果
□本报记者 王 吟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个‘早’是一场与病毒传播速度赛跑的考验,是一场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对责任担当的考验,是一场对于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考验。”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住黔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省委主委张光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他个人对全国以及贵州省疫情防控经验带来的启发与思考。
张光奇委员说,此举为贵州成为全国第一个提出复工复产、第一个取消省际检查站、第二个高三、初三学生复学的省份创造了先决条件。此外,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四个“集中”是疫情防控中对人民生命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追求,也是促进贵州成为全国第一个省对市内重点人群实施核酸检验全覆盖的条件之一。
结合这次疫情带来的思考,通过多次调研,张光奇委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递交了精心准备的《强化三医联动统筹 深化医保综合改革 推动健康中国战略》提案。
张光奇委员说,近十年来,全国各省市区、各有关部门在探索、实施“三医联动”医改模式上积极努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总体上看,本轮医疗改革是成功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途径欠统一,政策仍呈碎片化。二是市场机制弱,行政干预强。三是信息化互通共享不足。因此,他建议:一是加快医疗共同体框架下统筹“三医联动”步伐,构建政策体系,实现统一管理。二是实行总额预付制下多种付费方式共存的支付方式改革。三是加快信息互通建设力度,完善共享机制。
张光奇委员不仅高度关注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还积极在我省脱贫攻坚领域履职尽责,实现委员的责任和担当。
2019年以来,张光奇委员以“百千万行动”为抓手助力脱贫攻坚。先后3次率领省政协文史委、农工党界别委员赴镇宁县开展调研和帮扶活动。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帮扶物资60套、项目4个,折合资金100多万元。聚焦医疗扶贫,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张国刚率专家团队赴镇宁开展帮扶活动。
今年的全国两会,张光奇委员还递交了一份《关于将贵州列为全国防贫体系建设试点省份的建议》提案。
张光奇委员说,在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后,我省将面临“66个贫困县(深度贫困县14个)、20个极贫乡(镇)、9000个贫困村(深度贫困村2760个)和78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巩固的重点难点问题,19.21万不稳定脱贫人口和21.56万边缘人口存在一定的返贫和致贫风险。主要原因在于:部分脱贫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及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张光奇委员表示,全面实现脱贫攻坚任务后,巩固脱贫成果,预防脱贫人口返贫和避免产生新的贫困群体,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同时期待得到国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
建议:1.将贵州列为全国防贫体系建设试点省份。在贵州开展对象界定、防贫监测、防贫对象帮扶、贫困线边缘人口扶持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监测、管理、服务、发展等方面的措施办法,为建立健全防贫体系探索路径和积累经验。
2.继续实施小额信用贷款政策。为了保持政策的延续性,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事业向前开展,建议在“十四五”期间对符合条件、有贷款意愿、有发展和还款能力的低收入群体,以县或乡镇为单位,继续按基准利率发放由财政贴息的小额信用贷款。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贷款额度可提高到10万元,结合各项产品生产周期和足够时间确保发展成果,贷款期限可由3年延长至5年,更符合农业产品滚动发展周期,贷款扶持发挥的效果会更好。
张光奇委员:将贵州列为全国防贫体系建设试点省份,在对象界定、防贫监测、防贫对象帮扶、贫困线边缘人口扶持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