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4期 本期2748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5-22

黄宗洪委员:

 

脚踩泥土 心有温度

 

□本报记者 潘 建

 

  “我从事的是农业科研,自然比较关注农业这一方面。今年的两会,我重点关注的是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和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三个方面的问题。” 住黔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省委主委、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黄宗洪告诉记者。

  “如今,愿到基层工作的农业科技人员越来越少,这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应该引起重视。”黄宗洪委员说,各地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基层对农业科技人员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谈及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黄宗洪委员说,一是基层农技人员数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在编制总量控制条件下,占用农技人员岗位却从事其他事务的人员较多,导致实际从事农技工作的人员不够;不少农技人员被安排到非专业技术岗位,许多农技人员行政事务缠身,无法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创新动力不足,其技能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要求。二是人才储备、培养跟不上。由于基层农技人员职称晋升空间小、工作环境艰苦,基层既吸引不来也留不住高层次农技人才,农技人员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三是农技人员队伍绝大部分属于事业编制,工资待遇普遍低。

  “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贵州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基础差、底子薄成为限制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瓶颈,建议国家给予支持。”黄宗洪委员说,目前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还存在农业基础设施待改善、新型主体带动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市场约束加剧,支持保障力度不强等问题,建议国家层面支持贵州等山区省份巩固农业结构调整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成果,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贵州拥有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但面对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外来品种种植和养殖,地方特色优异种质资源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数量不断减少,保护好资源,维护农业生物多样性,促进特色资源开发利用,是我们的历史使命。”谈及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保护问题,黄宗洪委员认为,贵州优异种质资源对我国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地方优良品种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贵州种质资源保护存在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利用缺乏系统性,队伍不稳定等困难和问题,建议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建立持续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对贵州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支持力度;加强学科建设,推进贵州农业生物资源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黄宗洪委员对农业科研的热爱,出于他骨子里对土地的情感和对民生的关怀。他曾说,“像我这样出身农民的人都干不了农业科研这种辛苦工作的话,就再没有人愿意做了。只要专注这片土地,就不会没收获。”正是对土地的专注,让黄宗洪委员获得了至高荣誉:他参与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2014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该获奖项目由袁隆平院士领衔完成,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之后的又一重大创新,将水稻亩产量由700公斤提高到988公斤,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5月15日,在采访中记者问到履职故事时,黄宗洪委员并不愿提起荣誉和在工作中的付出,他说,工作就算做得再好都是职责,没什么可说的,何况他认为工作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的,而且成绩和奖项是属于大家的,是整个科研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

  “农业科研要吃得苦,抓季节、抢时间。”黄宗洪委员常说,农业科研寂寞辛苦,育种工作尤其需要强大耐力。30余年来,在水稻育种的科研道路上,黄宗洪委员脚踩泥土,静心研究,不管是实验室还是天地间,无不留下他坚实的脚印。

 

 黄宗洪.jpg

  黄宗洪委员:贵州优异种质资源对我国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地方优良品种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只要专注这片土地,就不会没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