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治站位 树牢底线思维 强化高校治理
□黄厅厅
坚持脑中有弦,肩上有责,心中有数,手中有招,工作有效,是践行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是研究学问、追求真理、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坚守初心使命,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底线思维,强化治理能力,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筑牢“政治方向”关
方向关乎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高校办学方向同样决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最根本地体现在为什么要办大学、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三个基本方面。
一是始终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要在新时代继续肩负起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使命与重任,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办学治校的各个领域,要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科、进学术、进培训、进头脑。
二是始终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制度。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主体责任。要建立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要尊重并激发教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学校治理等各环节的内在动力。
三是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深刻认识到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和时代使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转化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坚强力量。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各方面狠下功夫、下足功夫。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和社会服务的能力,构筑人文化的立德树人培养体系。
二、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筑牢“根本使命”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关系着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一是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要旗帜鲜明地培养一代又一代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才培养正确政治方向,切实把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作为评价一流人才的标准。要循序渐进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作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是聚焦如何培养人。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与传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性进行内容输入。遵循教书育人规律,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中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紧贴时代变化、紧贴学生特点、紧贴学生发展,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在各领域、各环节、各关键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牢记为谁培养人。坚持高等教育“为人民服务”,在政治思想和价值导向上要始终坚持为人民办教育、为人民培养人才,依靠人民办教育、依靠人民发展教育。坚持高等教育“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始终为党治国理政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和人才支撑。坚持高等教育“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毫不动摇地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坚持高等教育“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三、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筑牢“育人阵地”关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要地和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一是夯实宣传文化阵地。强化创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管理,在各类文化、文艺、文创活动管理等领域切实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与校园精神文化同频共振,丰富和拓展校园精神文化的宽度与厚度。
二是巩固社科学术阵地。加强规范各类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各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学术活动的管理,加强做好广大党内外知识分子的团结引导服务工作,加强做好各专业领域研究工作者的联系工作,不断增强主流价值观的凝聚力与影响力。
三是加强培训教育阵地。严格管理各种形式的授课、论坛、报告、讲座等课堂或讲堂政治纪律,严格学术交流与文化交流的政治导向,严格各类培训班、研讨班、进修班的管理,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引导和培育。
四是强化网络舆论阵地。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体制机制,完善网络舆论阵地的制度设计,提升网络舆论监管的治理能力,切实把网络阵地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引导校园网络话题,形成正面舆论攻势,有效掌控话语权。
五是健全队伍建设阵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管理干部队伍、党建与思政工作队伍、教师队伍、网信与网安工作队伍、师生兼职网评员队伍“五支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推优评优等工作中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坚守初心使命,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底线思维,强化治理能力,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高校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