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4期 本期2737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4-30

日本获得亚洲最多诺贝尔奖成功的秘决是什么

 

  在亚洲地区,日本不是唯一的发达国家,不过在诺贝尔奖获奖次数上,日本的地位却无人能及。在过去的20年,也就是从2000年至2019年,日本总共19次获得诺贝尔奖,平均每年拿一个,创造了一个东方奇迹。相比之下,韩国至今只获得一次诺贝尔和平奖,中国也仅有两人获得诺贝尔奖。

  作为全球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一般来说,诺贝尔奖的成功与一个国家的教育尤其大学教育密切相关。在欧美国家,大部分的诺贝尔奖出自大学,获奖人数最多的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日本大学的国际排名并无特别突出的地方,根据2020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排名前50的日本大学仅有两所,分别是第22位的东京大学和第33位京都大学,而中国有三所大学跻身前50名,清华大学更是打进了前20名。

  那么日本诺贝尔奖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日本的成功可以复制吗?很多人都知道日本有一个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这个计划的源头要从日本的科技基本计划说起,早在1995年,日本就制定了第一个科学技术五年计划,而这个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就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提出来的。目前日本正在执行第五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日本提出在科研领域的投入目标为26万亿日元,约合2419亿美元。此外日本还提出了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要超过4%,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在这份计划中,日本还指出了日本的核心优势产业,包括机器人,传感器,纳米技术和材料,生物技术等。

  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官方推动和主导的色彩更加浓重,日本不但制定了5年发展计划(有点类似我国的五年计划),而且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推动和实施这一战略,这个部门就是综合科技创新会议。这个组织承担着重大科技决策,资源分配及重大项目评估等职责,其中科技创新会议的理事长由首相担任。应该说日本科技发展的规划非常成功,每年一个诺贝尔奖就是最好的证明。

  日本过去被称为技术大国,而从1995年以后,日本的科研更加强调基础研究,而这些在科技基本计划中都有体现。第一个科技基本计划中,日本就提出要培养一万名博士生,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改变过去重应用技术轻基础研究的局面。随着基础研究费用的成倍扩大,一方面日本诺贝尔奖获奖次数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反映在产业经济上,日本逐渐在化学工业,材料工业等领域确立了领先优势。尽管日本企业已经在消费电子领域失去竞争力,但是其它国家对日本的依赖并未因此而减少,一大批日本材料巨头企业比如东丽,信越化学,日立金属等垄断市场,活跃在产业链的上游。

  日本诺贝尔奖成功的模式可以复制吗?答案是肯定的。大学科研水平与西方国家有差距,可以通过宏观政策的调控,资源的集中投放来弥补,日本通过五年科学技术计划的实施,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加大投入,最终迎来了诺奖的井喷。相比之下,我国大学的排名领先于日本,计划和调控更是我国的长项,相信假以时日,我国也会迎来一个诺贝尔奖的黄金时代。

(据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