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时无惧 归来无恙
——访省政协委员、贵州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领队朱建国
□本报记者 何佼阳
“在省委、省政府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安排下,贵州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按照‘静心、稳健、安全’的总要求,一切工作围绕‘零感染、打胜仗’目标,落细落小落实各项工作部署与安排,为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了重要贡献。”省政协委员、省人民医院办公室副主任、贵州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领队朱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朱建国肩负重任,2月19日出征湖北,带领贵州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战“疫”一线支援30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酒店休整的这些日子,医疗队员还利用隔离休整时机强调医疗队员意识形态和党性需要培训,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并忙碌着论文筹备工作。”3月19日,贵州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从武汉飞抵贵阳龙洞堡机场。采访朱建国时,是他在酒店隔离休整的第12天。他告诉记者,在科研方面,他们已经建立支援的武钢二院新冠肺炎病人数据库,数据分析已完成,相关数篇论文正在写作中,目前已投稿SCI论文2篇,队员正在写作的论文有5篇,拟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和市级科研项目5项。
病房如同战场,生命重于泰山。“在武汉工作的每一天,大家都是身心俱疲的,但医疗队的同志没有一个人叫苦埋怨,很多时候都是到休息的时候还在坚持工作,几经劝说才休息一会。因为我们抱着一个信念,医护人员多辛苦一点,病人治愈的希望就多了一分。”谈及在武汉期间的工作,朱建国说,在战“疫”一线他们必须和时间赛跑,从死神手里救回更多的生命!
作为领队,朱建国每周要进行一次领队行政查房,对医疗、护理、院感防护、心理干预、物资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督查和优化流程;每天早晨进行病区大交班,对病区运转以及每个重点病人情况进行精准梳理与处理。为降低感染风险、减少交叉感染,在朱建国的带领下,医疗队探索出了一套“视频查房+远程会诊”的工作方法,通过手机视频可以实现病房外清洁区的医生与病房内医生实时互动,随时对患者进行远程会诊,这样既可以减少排班,让医护人员降低进入病区的次数,降低感染风险,同时有充足的时间得到轮班休息,另一方面也大大减少了医疗用品的消耗。
针对病区病人以老年为主的特点,朱建国又提出优质医疗与优秀护理结合,中医治疗与心理干预并重的思路,取得了良好效果,获得患者的一致好评。患者把医疗队亲切地称为“贵州雷锋”,送来感谢信21封、锦旗1面。朱建国向记者介绍,他们累计管理病人49人,治愈出院22人,转院27人,累计治疗危重症1例,按照重症管理28例。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病人“零死亡”“零回头”的“三零”目标。
出征时春寒料峭,凯旋时山花烂漫。
接到撤离通知后,医疗队对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酒精、手消毒液等物资进行了清点后,将这些价值约5万元的医疗物资全部捐赠给所援助的武钢二院。3月18日,告别仪式上,医疗队还向武钢二院捐款25860元,专项用于以后交流合作与发展。双方约定,武钢二院院长许平将带队来贵州交流学习,双方将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举行深度合作;医疗队的专家成员将再次到武钢二院举行义诊等活动。
“我们医疗队圆满完成救治任务,这与武钢二院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贵州医疗队和武钢二院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抗疫战役取得阶段性胜利,后续还有很艰巨的任务需要武钢二院的同志们继续坚守。”朱建国表示,将继续和武钢二院保持联系,在抗“疫”路上携手并行,和武汉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