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导师
□杨兴文
卢瑟福是新西兰杰出的物理学家,著名的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学术界公认他为继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之后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证明放射性是原子的自然衰变,让他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与此同时,卢瑟福还是出色的学科带头人,在他多年来的悉心培养下,他的学生和助手有12人陆续获得诺贝尔奖。
凭借优异成绩从新西兰国内大学毕业后,卢瑟福如愿得到英国剑桥大学的奖学金,进入剑桥大学物理实验室卡文迪许实验室,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汤姆孙的研究生,并提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为原子结构的研究做出很大贡献。
在汤姆孙退休后,卢瑟福顺理成章接替他的职位,担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培养出不少优秀人才,取得许多显著成绩。
卡皮查毕业于圣彼得堡工学院,在苏联工作3年后获得留学机会,抵达英国剑桥大学深造,跨进卡文迪许实验室,在卢瑟福的指导下,专心致志地做事。卡皮查是思想活跃而聪明能干的年轻人,很快得到卢瑟福高度重视,他们的关系密切,如同很好的父子。
卢瑟福从小家境贫寒,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完成学业,青少年时代艰苦求学的经历,培养了他只要认准目标,就百折不回锐意进取的精神。如果张开吞食万物的嘴巴,鳄鱼就不断前进,不会轻易回头。卢瑟福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拼搏精神,似乎不怕吃苦头的鳄鱼,每天总是奋勇当先。
卡皮查非常敬重导师,认为他是值得学习的典范。在开玩笑的时候,卡皮查把卢瑟福叫做鳄鱼,师徒之间用形象的称呼,表示亲密无间和尊重人才。
卢瑟福建立的蒙德实验室,专门用于研究强磁场,在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后,卢瑟福任命卡皮查为实验室主任,希望他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卡皮查把鳄鱼徽章装饰在他的实验室门口,发誓努力向导师学习。
在卢瑟福领导下工作14年后,卡皮查从英国回到苏联探亲,苏联政府趁机将他扣留在国内,坚决不允许他再回英国。在没有实验室的情况下,卡皮查从早到晚都是无所事事地度过,持续3年没有任何事情做。在卡皮查陷入困境后,卢瑟福决心积极帮助他,争取让他拥有发挥优势的地方。
卢瑟福利用自己的威望,说服苏联与英国的政府官员,把蒙德实验室的全部设备和仪器从剑桥大学搬到莫斯科,并派出得力助手帮助卡皮查安装,让他拥有称心如意的实验室。
得到卢瑟福热情洋溢的帮助、毫无保留的指点,卡皮查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发明了脉冲强磁场技术与活塞膨胀机型氦液化器,为在强磁场和极低温的极端条件下研究物性开辟了道路。卡皮查凭借对低温物理学的研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剑桥大学生病去世后,卢瑟福与科学家牛顿、法拉第并排安葬。得知卢瑟福逝世的噩耗,卡皮查万分悲痛,可惜受到政府的限制,无法亲自前往英国送别。
在沉痛悼念师傅的文章里,卡皮查十分中肯地写道:“卢瑟福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伟大的导师,他培养出很多优秀物理学家,在同时代的科学家中,恐怕没有哪个能够与他相比。科学的历史告诉我们,杰出的科学家未必是伟人,而伟大的导师必定是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