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行简:“加减乘除”看茅台
□张志辉
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不管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都不应停留在一个虚拟的概念上。
5G时代到来,将进一步加速消费观念升级换代,催生更多元化的个性需求。在动态的消费环境中,消费者更关注自身、更在意体验感,对消费行为亦更趋理性。不管是新零售还是新电商、抑或社群新媒体,它们都只是为满足消费市场需求而生的工具或载体。
因此,如何在熙熙攘攘的跟风者中做一个清醒的逆行者,是企业经营者须着重思考的问题。正如白酒行业龙头茅台集团,懂统筹方法,方可提升效率;知加减乘除,才能稳中求进。
加:一点文化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处处都充满着个性元素的时代。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社会使命、战略目标将重新设定。企业与企业,已不单是一个企业供应链集群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集群之间的竞争,更多是文化差异化的不同展示及体现。因此,独特的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构建,本身就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重大突破。如何在“不同”中梳理、打造属于企业及团队自身的文化名片,则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茅台集团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如赤水河的源远流长,又如酱香美酒的醇厚飘香。它不只是一部厚厚的发展史,还应是一本人文的画册——这画册里,既有荣誉、又有挫折,既有一起走过的艰辛,又有一起共享的喜悦。
今天,互联网在潜移默化中,已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若借助人工智能平台,将茅台集团的文化、教育、培训、推广等融合成一整套营销工具流,包含视频、图片、文档、PPT、表格、网页及小程序等文件格式,形成诸如商学院的文教体系;将文化作为载体,搭建以日常培训、市场教育、品牌推广、营销策略、方案输出、金牌售后等一体化的大生态服务系统,进而形成企业旗下特有的文创孵化平台,便可吸纳更多认可、热爱酒文化的人参与进来,与茅台人一起共创事业、共享商业收益。
减:一点流程
不管任何时候,合理的成本控制及前瞻性的管理制度,都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基石。
近年来,随着招聘、培训及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不断提升,人才缺乏及制度繁杂,已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茅台集团应结合已有企业发展基础,做好人力资源储备研究。依照不同的发展阶段,招募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形成科学的人才储备梯队;降低运营成本,构建“扁平+直线”的管理流程及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全面考核产出比,激发团队的创造力,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及市场占有率。
乘:一点效率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一句流传千古的经典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这话听起来很夸张,但仔细思考,却发现有着严格的科学根据及应用基础。
若将杠杆原理应用于企业管理,我们有理由坚信,它会赋予人们更多的灵感。比如,从一个企业到另一个企业的合作,从一个行业乘以360个行业的跨界合作。纵深交叉、多方共赢,得出的结果一定是1+1>2,这不正是突破么?
茅台集团是一张香飘世界的国家名片,拥有庞大的产业体系、优秀的文化背景,完全可利用杠杆原理的精髓,打造属于茅台体系独特的战略杠杆、文化杠杆、品牌杠杆、管理杠杆、经营杠杆、营销杠杆、财务杠杆等管理机制,真正实现从加法的量变到乘法的质变。
除:一点自我
诚信与尊重,是建立和谐消费环境的基础。这就需转变观念,迎合市场消费需求;放下架子,多研究消费者心理;除去自我,去聆听市场的声音。
多年来,“茅台”二字一直是高端白酒的代言词。但受洋酒及西方文化影响与冲击,许多年轻人更喜欢时尚、有个性包装及设计感的酒类产品。这带给茅台一个严峻考验,它面临着变革。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树立危机意识、继承优良传统、发扬艰苦精神,不断接受新事物,勇于尝试、敢于创新,是茅台人乃至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具备的特质。
做好数据调研,读懂消费者心理,满足广大客户的共性需求;加强对品牌文化的视觉效果设计,用实际的市场数据决策企业战略;规划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结构,建设前沿的资讯信息管理系统;针对不同区域及消费群体,制定不同的营销推广计划;优化客户采购流程,完善从售前到售后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提升私人订制设计方案输出能力;增加消费透明度,让文化更纯粹、产品更有温度,与消费者一起缔造茅台的文化氛围。
大道行简,小道至臻。用加法,建设人文茅台;用减法,铸就标杆茅台;用乘法,规范效率茅台;用除法,打造创新茅台。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将是茅台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