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6期 本期2715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3-20

“亲自过问才放心,亲眼看见才放心”

 

——访锦屏县政协委员罗金焓

 

□龙 凤 本报记者 潘 建

 

  “小罗,你脚怎么了,好点了没?”

  “辛苦你咯,你可以请假休息两天嘛!”

  “罗委员,我去找了点草药给你敷下,几天就好了。”

  ……

  锦屏县政协委员、平秋镇石引村驻村干部罗金焓一瘸一拐在村里入户摸底排查疫情时,群众暖心的问候让她红了眼眶。

  “事情,要亲自过问才放心,亲眼看见才放心”, 2月3日中午,罗金焓不小心扭伤了脚,为了不耽误工作,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她依然坚守一线调度,坚持现场办公。

  当天,同事们都劝她到卫生院检查,罗金焓说:“没事,骨头应该没裂开”,继续在村委办公室电脑前调度和统计相关工作。第二天清早,因为疼痛和浮肿加重,她才在同事的帮助下到镇卫生院拍片检查。当医生告诉她,骨头没裂,注意擦药慢慢恢复,她拄着拐杖搭乘同事的车又回到石引村。

  “慢点走,今天屋里很潮湿,楼梯有点滑。”石引村返乡人员吴应红叮嘱。为了做好疫情防控排查宣传和重点人员监测工作,罗金焓进村入户对重点对象送达《告知书》并给他们进行体温检测。

  “焓姐,我去就行了,外面下着毛毛雨,又黑又滑,万一你又摔一跤怎么行。”石引村第一书记吴仁迪得知罗金焓要和他一起进村入户时劝说道。“没事,一起搭伴,慢慢走。”罗金焓坚持着一起进村。

  “她不仅脚痛,眼睛也痛了好几年了,但是工作上从来不马虎,不怕苦不怕累。经常听到她说眼睛疼,但是她几乎天天加班,眼睛怎么会好。”一同驻村的石引村副指挥长刘松峻说,真的不容易,离家又远,孩子又不在身边,这么肯干的女同志真的难得。作为石引村包村乡镇领导,她总是把工作想得很细,亲力亲为去做,总是想尽办法把工作做好。

  石引村是平秋镇第一大深度贫困村,全村499户2119人,其中贫困户209户855人。作为平秋镇班子成员中唯一的女同志,男同志干的,罗金焓也想尽办法去干,甚至有时候比男同志更拼。有人说她“你用不着那么拼,女同志要有女同志的样子。”她总是回答“从小家庭培养的性格,就是什么事情都要独立,要有责任心,改不了了。”

  于是,同事们玩笑地称她为“女汉子”。

  “从一般工作人员到党政办主任,加班对于她来说是经常的事。”这是平秋镇人大主席谭洪勇对她的评价。

  “好久没回家了,发视频回去孩子都不愿意接了,后来也不敢发视频回去了,怕自己忍不住会哭,不想让孩子看见……”饭后闲聊,罗金焓向同为年轻妈妈的平秋镇人社中心主任龙腾彦摆谈起了对家和孩子的思念。

  眼下,正是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的关键期,作为平秋镇班子成员,罗金焓负责统筹镇疫情综合调度、后勤保障、信息联络报送等工作,还兼顾石引村的包村工作。为了两项工作统筹推进,她骑着电动车来回镇村之间,经常早上7点出门,晚上12点回家(宿舍),即使脚伤还未恢复,眼疾还在反复发作,她依然坚持工作,坚持到村里去,到一线去,到农户家中去。

  罗金焓是2013年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到平秋镇政府工作的,作为一个外县人,一起进入平秋镇政府工作的同事都辗转调离了平秋镇,但是她在这里一干就是7年,从一般工作人员到股级干部到科级干部,她开玩笑说:“人生最美好的几年都献给了平秋大地。”2300多个日日夜夜,这一步步走来,她用“坚守”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用她的努力得到了组织的放心和群众的认可。

  凌晨了,罗金焓的办公室还亮着灯,电脑桌前的她或许还在填写表格或者还在思考石引村如何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