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疫”散 凯旋归来
——访省政协委员、贵州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黄礼明
□本报记者 王 吟 何佼阳
“我们已经开始在贵阳大成精舍集中进行14天的医学隔离和休整。”
“到了贵阳,一踏上家乡的土地,而且受到省长谌贻琴、省政协主席刘晓凯等省领导的迎接,感觉呼吸都是甜的。”
……
电话中,省政协委员、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黄礼明难掩激动的心情。
我省部分援鄂医疗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于近日陆续凯旋。3月18日上午,贵州省第二批、第五批援鄂医疗队231名队员乘坐的飞机抵达贵阳龙洞堡机场,黄礼明就是其中的一名“战士”。记者第一时间电话联系黄礼明,并进行了采访。
黄礼明是贵州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医疗组组长。他对记者说,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横行之时,面对严峻的疫情,国家需要我们,人民需要我们,我们医疗队不忘医者的初心与使命,敢于担当,自告奋勇,请愿逆行,为阻击疫情贡献出了自身的力量。
黄礼明说,当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之时,党中央、国务院在短暂的时间内,在全国组织数万名医务人员、大量医疗物资、生活物资,大规模、高规格、高水平支援湖北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成果,这只有中国才能做到,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月5日下午,黄礼明接到医院党委会的紧急通知,获悉省里要抽调医护人员到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省职工医院集结,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需选派一支运行一个病区的医护队伍,需要一名院领导领队。他毫不迟疑,主动请缨带队,带着36人组成的医疗队伍作为贵州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飞赴武汉驰援湖北。
贵州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进驻日海方舱医院开展工作。为了更好完成即将到来的任务,医疗队成立了医疗救治组、综合协调组、后勤保障组,以医疗救治组为核心,另外两个组为之做好保障。黄礼明任医疗救治组组长,负责整个医疗队的医护临床工作。
在2月23日上午日海方舱医院工作会上,贵州队与浙江队均表示要求领分配抗疫任务。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中心召集浙江队、贵州队开会,同意调整任务,贵州队的100名队员平均分为两个分队,分别增援武昌方舱医院、江汉方舱医院。
2月24日上午,黄礼明带领50人的队伍来到了武昌方舱医院。当日,贵州医疗队进入工作状态。
贵州医疗队医生被打散分配到方舱医院的A舱、B舱、C舱,分别编入湖北省肿瘤医院队、辽宁医疗队、湖北省人民医院队管理病人。医疗队护理人员主要承担四块工作:外围负责进舱人员的检查、静脉治疗、雾化吸入治疗、出院病人物品消毒灭菌。武昌方舱医院是开展静脉治疗、雾化吸入治疗的唯一一家方舱医院,静脉治疗考验护士的穿刺技术,两项治疗对护士都有较大的风险,尤其雾化吸入治疗产生大量气溶胶,感染风险大,医疗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病人和同行的好评。
作为队长,黄礼明除了对医生、护士进舱前防护用具穿戴检查外,还要在舱内检查他们的工作状态,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协助他们管理患者。由于在舱内做雾化吸入治疗具有非常高的风险,在此项工作开展前都要到现场布置工作场所,对消毒灭菌的细节都仔细研究,确保雾化治疗护士的安全。每天还参加上午8时30分的方舱医院医务会议及下午4时30分的方舱医院院务会议,参与舱内医务工作的研究讨论及方舱医院的其他事务。
在全国13支医疗队的共同努力下,武昌方舱医院圆满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于3月10日下午5时休舱!贵州医疗队为武昌方舱医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体队员获得了武昌方舱医院的表彰,9名队员获“党员之星”称号,12名队员获“志愿者之星”称号,15名队员获“抗疫先锋”称号,16名队员获“最美逆行者”称号,黄礼明本人获得“志愿者之星”称号。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是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根本保障。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党员真正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党员模范引领,带头冲锋陷阵,对赢得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面对疫情,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抗击疫魔,抗疫前线的队员英勇奋战,后方的人民全力支持保障,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黄礼明不无感慨。
谈及中医药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黄礼明说,中西医结合能更好地救治患者,提高有效率治愈率,减少轻型、普通型患者向重症危重症进展,提高重症、危重症抢救成功率。
黄礼明(左)指导医护人员在静脉治疗时需要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