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6期 本期2714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3-19

“尽最大努力帮助乡亲脱贫致富”

 

——访毕节市智力支边办驻村干部姚峣

 

□本报记者 陈 庆

 

  一家人做饭,满寨子飘香。纳雍县左鸠戛乡拖歪村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拖歪村的“马血泥”水田所产的“拖歪米”,白里泛红,晶莹剔透,香糯可口,有“贡米”之称。

  姚峣是毕节市智力支边办驻拖歪村的一名干部。2019年6月,他来到了拖歪村,虽然只有大半年时间,但他对这片土地已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姚峣是一副急性子性格,做起事来风风火火,特别不喜欢拖拉。他平时负责全村脱贫工作,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基层党建、协助村支“两委”推进全村各项工作。虽然驻村干部的工作都大同小异,但是在不同的地方,还是有些许差别。种茶、种水稻、种马铃薯……最近,姚峣就是一个农人,忙着春耕生产的种种琐事,一个月都没有回过家。

  “拖歪村土地肥沃,特有的‘马血泥’富硒土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是孕育水稻的圣地。拖歪米微带红色、蛋白质含量较高、米粒饱满、味道香浓,自古成为米中上品。为了保证大米的纯天然,拖歪米全程采用人工古法种植,拒绝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收割、自然晾晒,是真正的原生态有机大米。”姚峣告诉记者,清明节水稻就要开始播种,现在我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今年必须大干一场。销售方面,拖歪米一直都问题不大,去年我个人都帮销了4000多斤,还在网上买米袋子装,装好之后进城卖更受欢迎!

  姚峣说,我们的茶也是生态有机,但是茶是长线产业,之前由于经费问题,老百姓有栽无管,杂草丛生。去年我协调企业捐赠了8万元,用于管护和补植补种,加上县乡有一定资金保障,今年补种后能大大提高存活率。目前,拖歪村实施种植茶叶1590.62亩,其中已建成茶园450亩。2018年村合作社实施规模化茶叶种植基地1140.62亩覆盖贫困户198户921人。

  “目前,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和省、市、县、乡安排部署,我们还要引导农户种植马铃薯、大豆、小豆、南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姚峣说,春耕正有序开展,由于拖歪村土地较为零碎,我们引导鼓励农户在茶地套种矮杆作物。

  姚峣告诉记者,村里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事情也不能耽搁,由于拖歪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较多,受疫情影响未外出和不愿外出的劳动力较往年增多,我们正在鼓励在村闲置劳动力外出务工,并推荐就业岗位。现已外出务工200余人,达到去年同期70%。还未外出的劳动力引导其参与春耕,避免土地闲置浪费。

  姚峣表示,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处处都是宝,遍地都流金,生产出来的农作物也都是原生态的好东西。我很珍惜在这里的日子,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这里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过上更幸福的好日子!

 

 4101-A2-7.jpg

姚峣在地里查看茶树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