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8期 本期2709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3-11

生活,戴着口罩复苏

 

□张金刚

 

  从己亥到庚子,从除夕到龙抬头,从大寒到惊蛰,从四九到九九,从冬到春……一个多月来,我们一直在五味杂陈地过今天,满怀期待地等明天。熬不住了,却也熬习惯了。

  终于熬到了春暖人间,熬到了疫情防控积极向好,熬到了群众生活有序恢复,我也可以结束封闭,走下悬空的高楼,踏上复苏的大地,慢慢找回并适应着固有的生活节奏。

  只不过,多了一层口罩。

  阳光真好,特别是雨雪阴霾之后,更加明丽,暖暖地浸透每一个活力重开的细胞。禁足太久的人们开始不约而同地在小区内、公园里、大街上散步健身,这“戴着口罩,拉开距离”的强身锻炼也称得上是一道别样的风景。于我而言,从头再来的生活,要先解决“头等大事”。于是,顶着一头稀疏、疲沓、卷曲的长发,迈进了那家光顾了近二十年的理发店。

  戴了口罩的小高边理边说:“只找卫健局和镇里盖了章,就顺利复工了,没想象得那么复杂。不过每天的客人登记、不间断的卫生检查还是必须的。”我说:“这好,对谁都好。”陆续又有人进门等候,都戴着口罩,竟没看出老同事也来了。剪,推,刮,洗,吹,一通忙活,镜子里的自己也渐渐由颓态变得精神起来。登记完信息,撩帘,抬头,走上街头。

  除必要的民生保障,店铺开得并不多。开了的,也未见往日的红火。药店、快递店、炸食店、驴肉火烧店,都在门口横了张桌子营业;店主与顾客戴着口罩,少言寡语,动作麻利,极力避免近距离接触。幽幽的香味又飘在了街头,让我心生欢喜;可看到诸多商铺还拉着卷帘门,临街饭店玻璃窗内整齐的桌椅空无一人,陡然又一阵心酸。

  是呀,我那开饭馆的学生在微信里喊我。他一人炒了俩菜,喝起了闷酒:“什么时候能开张呀?即便开了张,估计一时也没啥客人。”我逗趣:“许多人都练成了厨师呢!不过,说真的,你可以改做外卖嘛!”他道一声苦,干了一杯:“可以考虑。”若他真做外卖,我定会戴了口罩前去捧场,点个凉拌碗菜,点个鱼香肉丝,因为在家真做不出那个味儿。

  思路一变天地宽,这话不假。这不,复工即转产的企业在我们这个山区县,真有两家成了网红。同是大山里的手工业扶贫车间,一家转产生产一次性隔离衣,一家升级为十万级无菌车间生产医用防护物资,既支持了县内防疫,又发展了工业生产,保障了群众就业,赢得赞声一片。

  陆续,食用菌基地的菌棒生产车间开工了,蔬菜大棚开始育苗了,林果基地开始整地了,商场超市开始营业了,就连农村老家的乡亲也开始备种备苗备肥了……在人员健康监测、工作场所防控、异常情况处置等严格措施之下,企业在复苏,经济在复苏,信心与希望也在复苏。想必,这个戴着口罩“一手防疫情,一手保发展”的庚子之春,定会成为无数企业职工永远的记忆和激励,挺一挺,熬过去,就是另一片天。

  迎来崭新天空的,还有我被隔离的兄弟晓光。因同事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他、以及所在学校的几名老师均作为密接者,在战“疫”一线被接走,接受医学隔离观察。三月二日,他终于结束了二十八天的隔离,戴着口罩回到了阔别已久温暖的家,摘掉口罩美美地与家人吃了顿团圆饭。

  经历了初被隔离时的无助、进行核酸检测的恐惧、两次结果阴性的欣喜、长期隔离的孤独、难见亲人的思念、线上办公的辛苦,重获新生的晓光反而异常平静,他思考了很多,成熟了很多。我微信上鼓励他写篇《被隔离的日子》,记录这终生铭记的经历,他很快成文。我笑谈:“我是生生把一名体育老师逼成了作家呀!”他苦笑:“这经历可别再有了。健康第一!”第二天,他早早收拾完毕,开始继续居家线上办公,组织、监督网上授课……

  我戴着口罩重返岗位,我热爱的小城也似乎在戴着口罩慢慢复苏。戴着口罩的医护人员、公务人员、清洁工、公安交警、社区志愿者依然在坚守,戴着口罩的工人、理发师、公交司机、快递小哥、快餐师傅开始了忙碌,各条战线的“摆渡人”用默默的付出,让一度近乎停摆的城市,没有伤到筋骨,没有动摇根基,恢复正常运转指日可待。日后,若在街上遇见他们,心中的敬意定当加深几分。

  疫情尚未划上休止符,呼吸尚未痛快舒畅。但相信经此一“疫”,我们会重新体会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事:健康、家庭、事业、学习、朋友、真情……会激发并强化许多优秀品格:善良、宽恕、勇敢、自控、互助、诚实……会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拒食野生动物,推行配送购物,保护生态环境,提倡自助餐,勤洗手,戴口罩,常锻炼……

  想必“自觉宅在家,出门戴口罩”全民战“疫”的日子,或将持续。但这又何妨?毕竟,生活已在复苏。待到山花烂漫时,定会山河无恙,人间皆安,一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