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9期 本期27088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3-10

“两手抓”才能“两不误”

 

——黔西南州政协帮助扶贫点开展春耕备耕小记

 

□本报记者 曾 丹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重要时节。连日来,黔西南州政协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农民群众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投入春耕生产,做到两手抓、两不误。

  “农时误不得啊!只有抓好春耕备耕,今年的损失才能从地里夺回来。”3月2日一大早,州政协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李如晴已经站在锅底河村小店子组的田埂上,一边与锅底河村村支书刘佳海查看魔芋种植情况,一边急切地电话协调化肥农药运输进村组的事。

  兴义市坪东街道锅底河村是州政协机关定点帮扶贫困村,锅底河村坐落于坪东镇,主要农产品有魔芋、香菇、芦笋、小芋头等。州政协机关多次与锅底河村第一书记、村支“两委”干部、驻村干部一起共商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指导帮助锅底村成立了村级农民专业种养殖合作社。同时还帮助协调锅底村与兴义市绿缘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兴义市利顺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基层党建”的合作方式,集中种植苦丁茶300亩、魔芋300亩、洋荷200亩。

  疫情期间,李如晴心急如焚。他知道,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突发疫情肯定会影响村里的1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689人的生产生活。“今年的春耕生产,不仅关系到村民一年的收成,更影响到脱贫攻坚的总攻战。所以,无论如何也耽误不得。”李如晴告诉记者,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把防疫情和抓春耕这两副担子都要挑起来, “两手抓”才能“两不误”。自从疫情发生以来,州政协针对锅底村的实际情况,一边抓疫情防控,一边抓锅底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照产业发展“八要素”的要求,解决好企业带动、土地流转、资金筹措、技术服务、产销对接、利益联结等问题,把农业结构调整做好做优。同时,州政协还帮助农户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上下功夫,聚焦产业的特色化选择、规模化布局、规范化管理、组织化推动、品牌化经营、共享化分配,以品质好、产值高、效益好为产业的选择标准,在用工上优先聘用本村人员,带动更多农户实现就近就业,引导和帮助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有效巩固脱贫成效。

  “我家劳动力少,过去日子不好过。现在有了州政协的帮助,我们感到很安心,很有安全感。就算面对疫情我们也有信心战胜它!我们家现在还经常参加技术培训,不出家门就能学习有关农业的知识,提升技能。通过种地不但增加了收入而且锻炼了身体。”正在种植魔芋的锅底村小店子组贫困户钱有淑和老伴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