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9期 本期2707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3-06

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积极有为


  “从短期看,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经济下行压力,会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不仅极大影响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服务业,也因复工复产难、产业链条未协同恢复等,给制造业带来影响。”日前,全国政协常委、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张连起分析说。

  他认为,我国经济具有第二大经济体的体量优势,如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门类齐全的制造业、超大规模的市场及内需潜力、庞大的人力资本及人才资源等,为经济保持长期向好提供了基础及条件。但需补齐的短板、强化的弱项也有很多,必须把蛰伏的潜力、潜能激发出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是最有效、最精准的逆周期调节手段。”张连起就此提出4点建议:首先,对已实施的财税、金融等纾困措施进行绩效评估、动态调整。社保费“减免缓”措施具有普惠性、针对性、有效性,反响很好。进一步出台阶段性的中小微企业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区分不同地区的疫情风险等级,实施差异性、便捷性、有效性的纾困措施;推动更有力度的减税降费,采取更精准的财政贴息等政策性金融工具。

  其次,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运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扩大的有利条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特别是补上公共卫生短板、强化国家储备物资弱项相关的项目,群众呼声高的基础设施、重大基础科研攻关等领域投资,更好实现对经济的拉动。

  再次,坚持过紧日子,压缩财政支出。把一些中央部委的沉淀资金整合起来,让以往对产业、企业的各种补贴“攥指成拳”,倾斜投入保障、发展的社会性支出及基本民生领域。

  此外,发行特别国债,加大国有企业上交资本收益的比例。做好节流、开源两篇文章,对资源类、金融类、烟草类国企加大税后利润分配力度,特殊时期亦为彰显国企“全民所有、全民共享”的最好契机。

(崔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