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金融应更充分助力中小微企抗疫
□一 凡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上强调,要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一些行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随后,国家六部委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主要面临复工难、用工难、产业链配套难、资金支撑难、订单交付难,下一步将切实推动财政、金融优惠政策落地落实,充分利用好已有的普惠性货币政策工具,让中小微企都能享受实惠。此间,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之时,亦纷纷出台支持中小微企复工复产的地方版文件,制定包含金融措施在内的一揽子政策举措,助其渡过难关、实现健康发展。
中小微企是地方经济发展、稳就业的重要市场主体,让纾困与救助政策精准落地,还需进一步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尤其是地方金融需加大政策集成、创新力度,为中小微企抗疫、渡过难关提供更强的金融助力。
在自上而下出台实施的各类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中,金融部门均及时制定相应的金融抗疫政策,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抗疫力量。不少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还实施有关举措,在“守土有责”地方层面探索金融抗疫政策的落地空间。这支新型地方金融力量,初显了作为制度性创新力量的积极作用。
地方金融拥有政策协调职能,是政银合作机制的重要协调力量。目前,中央、地方均持续加大对重点行业、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减税降费、金融服务、减免租金、稳岗补贴等办法正在落实中。地方金融应发挥政策集成的平台作用,对碎片化的条块政策进行集成,作为金融政策落地的稳定锚,提升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地方担保平台、转贷平台、基金等工具及资源,畅通金融资源流向中小微企的机制通道,为其渡过难关提供资金保障。
地方金融助力中小微企抗疫,关键在于发挥好系统中台作用,促成中间层制度创新架构。一是用好已有地方金融政策工具,加快推动金融应急措施落地,如转贷、无还本续贷等;二是发挥地方国资、国企的担当及作用,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信用增信机制,作为对接金融资源的中转承接平台;三是充分发挥地方性中小银行的积极作用。缓解中小微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则是重要的政策抓手。地方性股份银行、农信社体系、村镇银行作为中小银行的主体,也是服务中小微企的重要力量,在中小微企抗疫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地方层面应结合深化中小银行改革部署,进一步拓展中小银行服务中小微企的政策空间。
此外,类金融机构是地方金融监管的主要领域,也是过去几年着力规范清理的领域。在摸清风险底数、堵住后门的前提下,如何开好前门、处理好监管与创新的关系,是摆在地方金融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结合金融抗疫工作,地方金融可在类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方面做出一定探索。通过上述多方努力,为中小微企健康发展提供长期性的地方金融制度支撑。
打好中小微企保卫战,对地方金融而言既是一场重大考验,亦为深化改革、强基固本的机遇。地方金融应担起让政策跑在受困企业前面的责任,为中小微企抢占宝贵的纾困、救助时间。
地方版金融纾困机制越早出台,就能为更多中小微企渡过难关提供更强劲的金融助力,促使其将外部扶持转化为内生能力,从而实现健康发展。如此一来,地方金融的应急性纾困措施将进一步转为中小微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并为地方金融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创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