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召集人田洪的一天
□本报记者 陈雪梅
1月15日,贵州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
8:00,寒冬的贵阳,小雨,薄雾。中天凯悦酒店门口,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十三组的小组召集人田洪与其他委员按时上车。
9:00,国际会议中心,田洪委员列席省人代会。在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突出聚焦脱贫攻坚,关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田洪认真听取谌贻琴省长作政府工作报告。
12:00,会议结束回到酒店,就餐后田洪稍作休息。
14:30,田洪第一个来到分组讨论现场签到,时间离会议开始整整提前了半小时。匆匆放下资料袋,他开始和工作人员一起检查讨论会场。
15:00,小组讨论准时开始,和往年一样,田洪紧紧围绕主题提出讨论要求,思路明确、条理清晰,语言不失严肃活泼。他的主持张弛有度,委员们发言内容精彩,气氛活跃。一次小组讨论,通常就有20多名委员积极围绕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建诤言,献良策,现场还一度岀现“抢话筒”的感人场面。
今天也不例外。会上,耿文福委员生怕错过将群众呼声带到讨论会现场的机会,干脆守在正发言的其他委员身后,随时准备“开抢”话筒。他,成了今年这组“抢话筒”最帅的一位委员。有的委员担心“错失良机”,强烈要求田洪“放名额”。每每这时,田洪总要恰到好处地“放名额”,游刃有余地“控制场面”。对未能抢到话筒的委员,召集人田洪总要再三叮嘱小组秘书,务必要将这部分委员发言收集整理写进简报。
17:20,委员们意犹未尽走出会场。田洪又急匆匆过来,和蔼地问:“我还有什么没有讲周到的?”声音如此温和。之后,我们认为他已离开了会场。
17:40,待我们收拾整理了一会记录后,才发现在韦家秀委员的座位旁还坐着田洪。原来,他们正在探讨政协提案的完善。今年韦家秀委员带来了三份提案,为使提案能够更好地反映社情民意,她在小组会上寻求“帮助”,这下就引起了田洪的注意!
18:30,我们在餐厅遇到田洪,他说简报签字的事不急,叫我们慢慢写,再晚他也会等。
23:00,我们敲开了田洪的房门。台灯下,他正在翻阅今天的会议资料和报刊,酒店显然成了他的办公室。对今天的简报内容,召集人田洪字斟句酌,不时地在一些字句旁画圈,在不确定的内容后标注“?”,然后逐一核对委员发言底稿,查阅相关文件精神……。
24:00,田洪郑重地在简报上签字,写上“2020年1月15日”,顿了一会,他又起身握笔,在日期的右侧添上一个大大的“晚”字。对此,他笑着解释:小组秘书的工作太辛苦了!其实,召集人的工作又何尝不是?田洪压根就没注意到,此时,钟表已经走到了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