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古镇·织金古城
□文/图 陈 霞
城东的粪坑鸡没有了,菜园子没有了,隆兴寺没有了,取而代之一个诺大的崭新古城,青山黛黛,小桥流水,青瓦白墙的中式建筑群铺成在山水之中,粉嫩娇艳的水仙正在盛开,池塘里洒满了各色娇小的碗莲,各色花花草草从地上蔓延到水中,分明就是书中的江南园林呢。欣慰的是,新建的古镇里奇缘洞还在,三潭映月还在,三截石也还在。
以前县城东门东山一带除了一座座绿色的山包,连片种菜栽苞谷的旱地,鱼山周边则一色水田,盛夏时节,乍一站到随便哪一块田边,惊起的蚂蚱密咕咕跳得比人还高,好一会儿才消停,没有在稻田里撒野经验的人估计要被吓得够呛。小时曾好几个端午节晚上,和朋友家人寻着鱼山下夹在水田中水渠里的流水声,深一脚浅一脚地到亲戚家做客摆龙门阵。
端午节,本地人有游百病的习俗,早起在织金古城步行街采购了中意的草药背回家后,往往会到东山的庙里和奇缘洞各烧一把香,为家人祈福。从东山右侧沿蜿蜒的山路赶一截,左手边凉亭下有井水可供饮用,喝了水歇一口气,顺路一直往山里走。右侧山体中大大小小的岩洞常常勾起我的好奇心,据说有的洞是死洞有的是活洞,有的洞内有洞犹如迷宫一般,曾经有探洞者有去无回,看着黑黢黢的洞口,感受着洞口若有若无的阴风,关于探洞我也就想想而已。
少数山洞中有泉水流出,伸手去摸,竟有些刺骨,已是开始燥热起来的节气了,洞中往往有凉风隐隐袭来,正好祛除赶路的焦躁,一路闲扯采花扑蝶摘绿叶,挺远的路程很快就到了。
可惜这些年,好些山洞都被民间出家人就地修成了大大小小的庙庵,佛教氛围浓厚。
山路尽头奇缘洞里有百余平方米的洞厅,厅后半部分有高台,台上一天然巨石矗立如踏莲观音,台前右壁下有一岩洞,洞内泉水流进离奇缘洞十来米余米的小溶洞,再下流二十来米从山脚另一洞溢出,形成洞泉,得名“奇缘井”,井上建亭罩护,名为“奇缘亭”,洞右后壁有高矮两洞,矮洞后延数米,可供人游人歇息,高洞直穿后山,出口处豁然开朗,即是一个山岭环抱的低地。岭上灌木杂树丛生,野花烂漫,估算着离织金关不远,年少时和朋友上去过一次,其中许多毛栗灌木,毛栗成熟时节,大概有很多毛栗吧。
奇缘洞下以前有些人家,专营“粪坑鸡”。只因这附近全种了不值钱的洋芋辣椒茄子白菜豆角,挖有大大小小几十上百口储农家肥的粪坑,夏季如去奇缘洞没有选择走山路而走了山脚的田间小路,那味道令人欲仙欲死。此地栽出来的菜却十分有机健康,养的鸡也是跑山土鸡,凑一块一锅爆炒辣子鸡,味道十分巴适。周末常有本地人呼朋引伴,拖家带口来尝鲜,朋友家人吃饱喝足推杯换盏再搓搓麻将,天就黑了下来,偶尔会有醉酒之人掉进粪坑成为“粪坑鸡”,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
平远古镇的后门围墙,把奇缘洞隔在了墙外,却也开了小门可以上去参观游览,古镇内有新修的禅修院和寺庙,供出家人修行。
从我家出发,步行到新建的织金古城北门不过几分钟。古城临近竣工,去探索的本地人越来越多,小县城里,无所事事,赚钱不多的人多了去。我虽然事情多,却也有一段时间每天不管下班多晚都往古城跑,常常就在鱼山旁边那一栋三面环水的黔式建筑旁,看太阳躲到西山前那一片高楼后面的群山后面,在绿色的水面撒下余晖,激起大片金黄橘红的晚霞,让人着迷。去的次数多了,注意到居然有紫色的晚霞,难怪自古就有紫霞仙子,紫气东来的说法。
其实织金老城原本就亭台楼阁庙宇众多,古味盎然,烟火味浓厚,特别贯城河周边,杨柳樱花槐树相间,烙锅小吃店铺星罗棋布,百逛不腻。三四月间尤其动人。新建的古镇作为景点,没被人气熏陶,空气清新,古典静谧,有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美好,每次傍晚坐在岸边大石欣赏一番光影变换的落日,潺潺流水久久循环犹如梵音,身心犹如脱俗除尘,想到三两年后游人喧哗,失了一份脱俗的幽静,竟有隐约的失落涌上心头。
有天正好没去平远古镇,路过旁边的双堰塘时看到太阳落山时还平淡无奇的天色,吃了两个春卷,发现天空有大片晚霞,急急赶到三潭映月时,漫天绯红已几近消退,看来和美景的相遇,也需要缘分呢。
以前的双堰塘并不太大,有人专门撒了莲子,夏秋之际,周末逛过去赏荷捞鱼看人挖藕捕鱼,也是莫大乐趣,若干年前拓宽后装了水幕电影和音乐喷泉,热闹了好多年后,本地人都腻歪了水幕电影这玩意,周边和省城才开始有水幕电影这样洋气的东西。
前些年双堰塘周边的房子全建成了仿古建筑,春时细雨绵绵,杨柳新生,春风惹人醉;夏季蓝天碧水,白云红霞,明信片一般;秋季落叶缤纷,萧索渐起,红叶霎起霎落,冬天就这样来了。薄雾渺渺,白雪皑皑,除了身子觉着冷,一切都煞是好看。想起秋天东堰旁边那一排被围起来的古银杏似乎一下子全黄了,铺满了几百个平方的地方,阴郁的天气里也惹得人心情明朗。新建了古城后,银杏树周边的围栏被拆了,满树绿色的银杏叶,这几天也开始黄了几片散落在地上,给你灿烂的愿景。
整个古镇面积颇大,一趟下来半天就没有了。古镇里还有文庙、孔学堂、织金历代名人雕像,民族和本地文化意味深重。
古镇夜里,天色墨黑中透着靛蓝,天上一弯明月,伴着几颗明星,合着潺潺流水,蚊虫的嘤嘤嗡嗡也不那么讨厌了。织金古城金南路那一排高楼灯火辉煌,倒影在鱼山旁的东湖里,些许迷离。
古镇最里头的织金饭店周身金黄,气势壮观,虽没有柔软的绿水相佐,也足够撼人。饭店内部装饰古色古香兼具织金风味,饭店西餐厅里饮食除了洋派的甜点沙拉水果拼盘,汤水的选项里织金味十足:薏仁炖土鸡、竹荪鸡汤、银耳皂角米汤十分适合养生人世选择。
在织金饭店喝一碗鸡汤,和门口的印度姑娘你教我一句英语,我教你一句中文,开开心心回到凡尘的家中,做一个宜人的好梦。
贴士:
织金县汉代属汉阳县,宋属罗氏鬼国版图;元朝属乌撒(今威宁)宣慰司;明属水西宣慰司;清初改为平远府;康熙二十二年(1685年)改府为州,属大定府治;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平远县,民国三年改为织金县,1950年后隶属毕节专区至今。
织金县城虽然开发较晚,但堪称文物古迹的建筑不少,有庙宇,有碑塔,有牌坊,有桥梁,有墓葬,还有民族风情村寨,实为文化名城。织金城群山环抱,环城诸山层次分明。近城有东山、鱼山、大石岩等,山山俊秀玲珑。外围城东群峰耸立山峰之间峡谷幽深,峭壁对峙,雄奇险峻,蔚为壮观。城南有“风岭朝宗”发脉,城北有“墨峰耸秀”锁水。城内一水南北穿流,将城划为东西两半,而又以“贯城五桥”把东西两城连为一城。穿城河段天然石岸犬牙交错,沿岸绿树成荫,两岸井泉喷涌,四方井、冒沙井、回龙潭……大小70余处,把城池装扮为泉城。城里城外寺庙、庵观、楼阁等古建筑20余处,使织金城享有“古迹城”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