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18期 本期2657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11-27

山 路 弯 弯

 

□高 峰

 

  我出生在一个小村庄里。在我的记忆里,家乡根本没有公路,没有任何车辆,有的只是弯弯曲曲的盘山小路。村里的乡亲们祖祖辈辈吃的用的都要靠人挑肩扛,成年累月地行走在崎岖的土路上。家乡凹凸不平的黄土路上,晴天是一片土,雨天是满地泥。每当下雨天,泥泞沾满了路人的双脚,人们一步一滑,稍不小心就会摔个仰面朝天。至于那些裹了脚的小脚老太太,更是连自家的院门也不敢出了。

  家乡的小路,每一条有几个弯、几道坡,都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从我出生,直至在村里读完小学前后十多年里,我一直都生活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即使后来升了中学、上了大学,每年假期总是要回家的,而且每次都要往返在这条我再熟悉不过的家乡的小路上。

  有一年,我母亲因病重需要去省城医治,家乡距离省会不足百里,但当时没通公路,进城就必须要走几十里山路。家里人商定从亲朋好友中找了几位身强力壮的后生,送母亲去往省会。那时当地也根本没有什么担架,只能因陋就简,把家里的几根木棍用粗的麻绳编绑成了简易担架。四位小伙子前后各两人,就像抬花轿一样,天刚亮就出发了。经过整整一天,穿过了长满荆棘的羊肠小道,直到黄昏才算抵达。在这些连单人行走都很艰难的陡峭山路上,他们四个人要同步平稳前行真是非常不易。即使疲劳了,想把担架放下来喘口气,都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新婚妻子随我回家乡过年。自幼生长在大都市的妻子第一次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觉得既很新奇,更感到非常吃力。我虽然背着全部随身行李,却也很习惯地行走在家乡的山路上。妻子呢,只能气喘吁吁地跟在我的后面。春节刚过,妻子就急于回北京探望她思念的父母亲和姥姥。而且短短两周的探亲假很快就要到期了。然而天公不作美,一场大雪封住了山路。妻子急得眼泪盈眶,无可奈何!——这就是家乡的路给妻子的第一印象!

  80年代初,家乡终于修筑了一条公路。但是这条公路质量很差,简易的公路上只能行走拖拉机一类的车辆,更没有公共汽车和小轿车。在那黄土筑成的公路上,路面被雨水冲得坑坑洼洼,车子在上面颠簸不停。就在这一年,我和妻子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回家探亲。路上总算幸运地搭到了亲戚家的一台拉煤的拖拉机。拖拉机嘟嘟地行进在高低不平的半山腰上。我们三人坐在拖拉机车斗上面不停地摇晃着。低头一看,悬崖下面就是滚滚的河水。妻子和女儿吓得双目紧闭,紧张极了。终于回到了家里,我们三个人还心有余悸。直到今天回想起当时那般经历,仍有不寒而栗的感觉,——这就是家乡的路给女儿的第一印象。

  时代在变,家乡的路在变。8年前,从省城通往家乡的高速公路开通了。这条高速公路的开通,一下子把我们家乡与省城的距离缩短了,把家乡和北京以及全国各地的距离缩短了。

  如今家乡那条我小时候上学经常走的小路不见了,路上的泥巴也没有了。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直通自家门口。通往家乡盘山公路两旁的五彩缤纷的野花点缀着油黑的公路,令人心旷神怡。再向远处眺望,这条柏油路像一条巨龙,盘绕在山中,无比雄伟、异常壮观。

  家乡道路的变化,是我国公路和交通变化的一个缩影,是我们伟大祖国70年来翻天覆地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