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一瓶难求”开始延伸至全球
李保芳:“四年来海外市场发生的最明显变化”
□李 铁 戴世锦
11月10日在广东珠海召开的2019茅台海外经销商大会,是茅台国际经销体系再次接受检阅。较之往年的鲜明变化是,茅台供不应求现象开始从境内延伸至海外。
年末将至,业界乃至外界普遍关注,作为涉及2020年茅台工作部署的第一场重要会议,茅台高层会释放什么重磅信息。
“一带一路”+“茅台先生”
“去年,海外市场出现供给不足的势头;今年‘供需矛盾’愈加明显,出现了供不应求状态。”贵州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保芳说,“从供求关系看,与往年不同的是,经销商纷纷催货,消费者在市场上一瓶难求。”
“这个情况是自2016年国内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后,海外市场发生的最明显变化。”李保芳表示,透过这一现象可看到,最近几年在海外市场的推介已见效,大家多年的努力有了结果,“海外市场更大了,世界对茅台酒更加喜爱了”。
始于2015年,茅台历经香港及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德国、南非、纳米比亚、莫桑比克、澳大利亚;今年以来,又走进南美智利、阿根廷、秘鲁及东非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围绕茅台的历史、发展、品质及服务,讲好茅台故事、传播茅台声音,“茅台热”已由国内向全球蔓延。
茅台高层明确表示,随着海外“茅台热”升温,茅台将坚定不移沿着“一带一路”走、跟着发展大局做。2020年,茅台品牌推介有望走进迪拜及香港、澳门,尤其是将在“海外市场最重要的区域”香港举办答谢性质的推介会。
茅台全球热,离不开海外经销商的市场开拓。听完8位海外经销商代表的市场开拓分享,李保芳称“值得国内经销商借鉴和学习”。
他借用保加利亚J&M公司代表瓦德·基索埃卡的一个词“茅台先生”说:“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让今天在座的海外经销商都能成为最具自豪感的推销员,也将成为收入最稳定的‘茅台先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会特意为海外经销商准备了李保芳讲话英文版,让大家便于理解茅台海外发展战略。
规模稳定+茅台品质
2018年截至9月底,茅台完成出口茅台酒及系列酒1558.66吨,创汇3.34亿美元;今年截至10月底,茅台出口茅台酒及系列酒1564.94吨,创汇3.66亿美元。从两组数据对比看,茅台出口量在上年规模基础上略有下降。
“茅台酒从投料到出厂经过30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需要5年时间。茅台酒无法赶时间、绕近路,茅台始终坚持、必须坚持的品质之本,就是好好地把茅台酒质量做好。”李保芳说。
此次大会,“茅台品质”成为第一关键词。“从根本上讲,我们是对各位经销商负责,更是对消费者诚信。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产品绝不允许出厂,也绝不因为市场短缺而疯狂涨价。茅台酒满足市场需求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产能。”李保芳说。
“明年茅台有能力延续高增长,但牢根基、强后劲才是茅台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他明确指出,2020年是茅台“基础建设年”,海外市场的计划规模将维持稳定;茅台坚持文化先行,将持续夯实市场基础,致力于为海外消费者提供过硬品质、优质服务的产品。
会上,李保芳还专门提到一组数据:去年中国出口白酒1.72万千升,占白酒总产量的1.9%;出口额6.56亿美元,仅为进口额的48%。其中,茅台出口创汇4.3亿美元,占全国白酒出口比例达65%,比半壁江山还多。
“从茅台海外市场实际情况看,市场是有的,前景也是乐观的。我举这组数据的目的,是想让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是酒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文化大国,却远未达到国际化的程度,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思考。”李保芳说。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静仁在主持会议时也表示,茅台的很多工作还需进一步细化、规范、巩固,必须着力解决市场管理与发展、服务与品牌不匹配的问题。
茅台高层在会上举例称,海外的专卖店门头急需统一,现在国内叫“贵州茅台”、海外叫“中国茅台”,一定要明确规范。
“走出去”+“走进去”
2018年深圳、2019年珠海,最近两年茅台海外经销商大会的举办地,从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到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经济特区之一,寓意茅台秉持开放坚定“走出去”的理念不会变。
上世纪50年代,茅台开始外销,经历商标歧视、包装改进等问题,到1993年获得进出口权,至今已有26年。目前,拥有分布于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的107家海外经销商。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44个、比去年增加6个,销量占比为全球总销量的10%,海外市场布局日趋完善。
随着“走出去”成果不断显现,茅台还坚持“引进来”,形成开放新格局。多个国家政府机构、知名企业、团体及各界人士,纷纷到访茅台探寻神秘的酿造工艺及文化,并商讨海外合作事宜,使之“朋友圈”越来越大。
李保芳认为,坚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不只让茅台走出国门、而是让外国人消费,才是真正的国际化。
如何“走进去”?在今年4月的南美行中,李保芳提出了“逐步减少空白点、持续发力薄弱点、进一步巩固稳定点”的茅台海外推介思路。
此次大会,则明确了具有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的措施:市场开拓不能停,跳出东亚文化圈,抓好“一带一路”空白点,尤其是重点开发当地具有渠道优势、公关优势、市场经验优势的经销商;“无体验不营销、无互动不传播”,加大开展品鉴活动力度,不能光卖酒,要与消费者保持深度互动交流;聚焦资源打造样板,加强与驻外机构、中资企业、华人团体等交流互动,瞄准当地酒店、餐厅、大客户及上层社会、主流市场拓展市场,把茅台酒推向洋人市场。
文化先行+中西结合
茅台在国内供不应求,为何还要大力拓展国际市场?李保芳在此次大会上再次回答:“茅台开拓海外市场不只是做生意,还希望通过茅台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所以,尽管茅台酒国内市场持续火热、供不应求已是常态,但我们仍将坚持深化海外市场建设,以‘文化茅台’战略推动品牌全球化。”
建立4个海外经销商联谊会,亮相“纪念毛泽东与斯大林历史性会面旧址”揭牌仪式、“中国红·点亮2022”奥运主题活动,受邀参展第12届巴黎鸡尾酒烈酒行业大会……“频次更多、规模更大、规格更高”,茅台高层用3个“最”评价今年茅台海外文化推广,称茅台坚持以文化为切入口,通过系列文化交流、品鉴体验、主题展览,着力推动茅台文化与当地文化深度融合。
做好海外市场,文化必须先行。李保芳认为,“文化茅台”想漂洋过海“扎下根”,除了以中华文化为背书讲好茅台故事,还需做好与西方文化融合。
他进一步解释称,首先要选好结合点、找准切入点,做好文化传播及输出,关键在于“四个融合”:与主流融合,积极参与各类官方国际赛事、大型公益、高端文艺演出等活动;与艺术融合,把茅台元素与艺术形式结合起来;与风味融合,把酿造工艺与烹饪技巧结合起来;与时尚融合,把茅台品牌与世界流行元素结合起来。
“以品质打动消费者,以文化吸引消费者,以服务留住消费者。”李静仁希望海外经销商积极作为、主动谋划,用更能打动人心的消费体验、更具国际化的表达方式,携手推动茅台海外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系列酒+主动求变
时隔5天,茅台继官宣“像重视茅台酒一样重视系列酒发展”后,再次在重要会议上点名“系列酒”。
“在茅台酒之外,务请大家关注和重视系列酒的海外市场,把系列酒推广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形成茅台品牌集群,提高市场占有份额,扩大品牌优势。”李保芳说。
他还给出具体思路:乘势而上,平衡产品结构。茅台酒产能、供应受限,系列酒要借助“茅台热”的东风,充分发挥“茅台”的品牌优势、“次高端”的价格优势,用足用好“越陈越香”的产品特性、“高性价比”的品质属性,向市场基础好、发展后劲足的国家和区域,大力拓展系列酒蓝海市场。
“主动求变,适应海外市场需求。”茅台高层还提及一个事例:去年王子酒、迎宾酒的包装,连英文介绍都没有。“这种情况如何谈适应需求?从包装、设计上,我们要让外国人看得懂、能接受;口味方面要有开放视野,可以考虑研发一款酒精度更符合主流消费群体习惯的高附加值产品,以进一步打开市场,确保海外市场得到持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