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6期 本期2643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11-01

“衡昌烧坊”的创建和发展

 

□周正明口述 杨育清记录

 

  周正明:衡昌烧坊创始人周秉衡幼子,籍贯贵阳,生于1932年8月,现年87岁,1954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更名为西南师大),中共党员,1954年至1993年在四川省雅安中学任教,兼任四川省中学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华侨历史学会理事,雅安地区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杨育清:周秉衡外孙,现居香港。

  茅台酒是世界著名的蒸馏名酒,始于何时?尚无完整的考证材料,但在被毁的旧址上开始恢复重建,最早的是在1862年建立的“成裕烧坊”,后更名为“成义烧坊”,其次是1879年建立的“荣和烧坊”。1915年,茅台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牌后,于1929年创建了第三家茅台酒厂——“衡昌烧坊”,衡昌烧坊的产量,因其规模较另两家烧坊大、产量高,受到当地民众和有关人士的关注和帮助,每逢春节来临时,玩赏“狮子、龙灯”的民众文娱队和跟随而后的大量当地民众敲锣打鼓,首先前来贺新年。

  “衡昌烧坊”的创始人是贵阳人周秉衡,周秉衡出生于1887年,青少年时期在贵阳书院求学,19岁时,在四川叙永结婚成家,此后,即在四川叙永、泸州两地经商,经商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和同盟会领导的四川保路同志会,并参加该会的反清斗争。在经商过程中,周秉衡与好友相聚,有时在相聚饮酒中,谈论茅酒和泸州曲酒,虽然谈论者无心,但年轻时的周秉衡此时有志创建茅台酒厂,要发展茅酒业。1927年春,他和他的二舅余德盛从叙永前往茅台镇,了解当地环境,聘请酒师参加建厂规划,然后人工艰苦背运叙永高粱上千斤,经山路到茅酒厂,以作酿酒试验。并在他们的帮助下选定建厂的地址,买地40亩,从而奠定了建厂基础。

  听父亲讲,建厂并不是很顺利,当地人出来刁难和阻止,曾经为了赤水河畔一个废弃的码头,撬了两船石头,他们就唆使当地帮会敲诈了30元大洋,建厂房前的台阶占用了一条无人行走的小径,又被他们唆使茅台镇长罚了200元大洋,还要请几桌酒席给镇长赔礼。

  该厂位于茅台镇郊丘陵地,面向该镇主干道,北面赤水河,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建筑厂房五栋,酒窖十七个,发酵池两个,购马骡十七匹。

  1929年酒厂正式投入生产,酿酒年产量25000公斤至30000公斤,主要销贵阳等地,每公斤1.2银元。1934至1935年间,在云南昆明、广西桂林设立了衡昌烧坊销售分行,为纪念分行成立,生子取名周昆明(已故),生女取名周桂林(现80多岁,贵州建筑设计院退休)。

  父亲讲,1935年红军经过茅台镇,父亲将“恒昌烧坊”酒供给红军饮用、疗伤、御寒。

  由于交通运输迟滞,通讯往返延迟,导致酒厂发展日益困难,他的“天福公”商号倒闭,流动资金更趋紧张,只好减产解雇工人,维持少量生产。当时经人介绍了赖永初先生,时间大约是1938年,赖是银行家,认为茅台酒不错,给父亲讲资金不够可以入股扩大,赖永初先生入股6万大洋,父亲将“衡昌烧坊”作价1.5万大洋,贾文钦将黔昌锑厂作价5千大洋入股,股本共8万大洋,成立了“大兴实业公司”,赖永初先生任经理,周秉衡任副经理。合作至1941年,赖永初收购了父亲在大兴实业公司的股份,将“衡昌烧坊”改名为“恒兴酒厂”。扩建增加了产能,在赖永初先生经营下,发扬光大了茅台酒的生产和销售,生产和销售量增大,直至50年代初,当地政府接管,其产能在三家酒厂名列前茅,其厂址仍是茅台酒的主要生产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