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城市角落的“僵尸车”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这些“僵尸车”长期占用有限的城镇道路公共资源或停车场地资源,严重影响着市容市貌,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城市管理亟待根治“僵尸车”顽疾
□本报记者 曾 丹
城市遍布“僵尸车”
“在我们小区旁边的路边,至少有30多辆‘僵尸车’。”10月6日,记者接到观山湖区市民庞先生打来的电话,说这些车长达几年没人管理,布满灰尘,不少车辆的零件也缺失,不仅有碍市容市貌,给沿线居民的生活也带来了诸多不便。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车沿路边摆放,有上百米路段被占据。初略统计,庞先生反映路段共有34辆破旧轿车。让人奇怪的是,很多车的车牌还在,且是限号期间的“专段号牌”。
“以前区里开展过集中整治‘僵尸车’的专项行动。”记者在观山湖区交管分局了解到,从2016年以来,全区已累计拖离清理占道僵尸车近200辆。
“在玉溪巷50来米长的路上,就停了5辆‘僵尸车’。”前段时间,一家新闻单位曝光了该路段长时间没人管理的破旧车辆后,市民们就接连不断向该新闻单位反映“僵尸车”的信息。
“我记录了一下,贵阳的每个区都有‘僵尸车’,60%以上的小区也有存在‘僵尸车’。”该新闻单位的记者说,他收集到的信息,至少有400多台破旧车遍布贵阳的城市角落。令人诧异的是,还有一些“僵尸车”并不破旧,新车价在20万以上的也有好几辆。
影响市容隐患多
“我们小区的一辆‘僵尸车’,停了10多年。”在宝山北路药材公司旁的一小区内,唐女士告诉记者,这辆面包车停在小区进出口通道旁,既占用公共资源,又影响小区环境。当云岩区交管分局的工作人员来清理这辆面包车时,发现这辆车的车窗已全部破损、车身破败不堪、轮胎干瘪,车上满是垃圾,臭味难闻。
“车子刚停在这里时,还是崭新的。就这样停坏了,怪可惜的。”小区居民李阿姨介绍说,这辆面包车没有车牌,车体锈蚀严重,车辆的车架号、发动机号等都已无法看清,当时交警没有查找不到车主,按规定作强制报废处理了。
“青山小区内的公用停车位被20多辆‘僵尸车’占据,居民意见很大。”记者在南明区交管局了解到, 为了解决青山小区居民停车问题,从2017年起,南明交警就在该小区路边规划停车位,提供给居民免费临时停放,但让人无语的是,就在这样一个停车资源非常紧张的地方,居然有几十辆“僵尸车”,严重损害了附近居民的权益。
“不悬挂车牌,长期无人使用维护,落满灰尘,破败不堪。”云岩区交管分局的民警介绍说,这些形似僵尸的废弃机动车辆停放在居民区或者公共道路上,部分车辆实际成为了废物存放库或改作其他用途。
“这些‘僵尸车’长期挤占交通要道或者停车位等公共资源,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前不久,贵州医科大学北京路校区停车场内的一“僵尸车”就莫名起火自燃,最后烧得只剩下了一副光车架。
“有些车估计还有燃油,邮箱锈蚀后漏油,就有引发火灾的危险。”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南明区谋小区就发生过“僵尸车”燃烧后引燃旁边车辆的事故。
“我们这里的几辆‘僵尸车’,还成为了一些城市流浪人员的‘家’。”家住照壁巷的吴女士告诉记者,她们住宅楼旁边的一辆长安车,几年无人管理,每天晚上,都有流浪人员在车上睡觉,附近居民都很担忧这里会发生治安案件。
“特别是在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的一些‘僵尸车’,锈迹斑斑、车窗破损、有的甚至连轮费,不仅影响市容市貌,更让“一位难求”的城市停车状况雪上加霜。
管理难题须破解
“‘僵尸车’是考验城市管理者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一道难题。”有专家指出,在城市管理胎都没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老旧小区停车不容易,公共停车资源被“僵尸车”浪中,“僵尸车”一直是令人头痛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很多“僵尸车”长期占据公共资源,让城市本就紧张的停车位,变得更为稀缺。而更多的“僵尸车”则占据城市道路,长期搁置容易形成安全隐患。一方面容易发生自燃等意外事件,对周边的环境形成危害。另一方面占据城市道路或者人行道,对车辆通行或者行人出行带来不便,也易发生安全事故。近年来,虽然市民们对“僵尸车”的意见较为强烈,并不断向有关部门反映,但并未能促进问题的根本解决。
“一些‘僵尸车’到了报废年限又背着罚款,车主索性置之不理,各个管理部门都不认为本部门负有主要责任而主动处置,具有执法权的部门对此问题似乎也很棘手,多数情形下听之任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治理“僵尸车”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相应立法滞后,缺少有关法律法规;处罚主体不明,缺少具体执法部门;处罚力度不够;缺少有效的处罚方式等等。
“‘僵尸车’随意长时间乱停乱放,是对于公共利益和他人行权的侵占和阻滞,必须给予纠正和制止。”有专家指出,“僵尸车”不是没法处理,关键是思维不能僵化被动,不能“僵”在那里、无所作为,想管的管不了,能管的不愿管。清除这一城市“新型垃圾”,需要多方给力。
“‘僵尸车’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记者在省交管局了解到,一辆车需要报废时,回收价格很低,又需要花时间走程序,有些车主觉得麻烦,索性停在外面不管了。有的车辆没有经过年审,车况可能也不好,车主不愿去年审或拿去报废,也会在小区里一丢了之。
“建议立法机关尽快出台相应地方性法规,从制度设计的角度,明确治理‘僵尸车’的责任主体、执法权限和处罚等,为科学处置‘僵尸车’提供法律依据。”有专家建议,完善车辆报废、回收体系,如简化车辆报废手续,利用补贴等手段鼓励车主主动报废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