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力推“黔货出山”走出促销新路——
致力“能稳多” 做大“三市场”
□本报记者 李 丽
近年来,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以泉涌之势走向市场,随着“黔货出山”大踏步推进,带动一大批贫困群众增收致富,逐步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绿色农产品促销新路。
贵州省商务厅作为推动“黔货出山”的牵头部门,按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组建贵州绿色农产品促销专班、商务攻坚梯队,建立省市县三级农产品产销调度机制,在摸清全省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底数基础上,采取强有力措施补齐农产品流通短板,不断创新产销对接机制、拓宽省内外销售渠道,促进贵州绿色农产品强产业、提质量、创品牌、塑形象、闯市场。据统计,贵州特色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从2016年的75.47亿元增至2018年的181.49亿元,带动了一大批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多向发力促出山
夯实流通基础体系,大力推动“黔货能出山”。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制定实施《贵州省发展冷链物流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围绕全省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12个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重点建设公益型、共享型、移动型产地冷库,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管理理念、标准及技术。目前,全省已建成冷库722座,较2016年增长134.42%;冷库库容达120.57万吨,较2016年增长175.27%。
加强农商互联体系建设,统筹资金在全省实施70个农商互联示范项目,布局建设120个前联生产、中联流通、后联销售的农产品集配中心;加强团餐配送体系建设,组建贵州省团餐配送行业协会,推动186家团餐配送企业与500余个重点农产品种植基地开展精准对接。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军营、进社区、进企业、进超市”行动,提高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
构建长效对接机制,大力推动“黔货稳出山”。建立定向采购机制,推广消费扶贫模式,推动全省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食堂按“就近供应”原则,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的定向采购力度。目前,省内公共机构采购农产品本地化率已达50%以上。
全力扶持农产品促销。摸清极贫乡镇农产品产销对接情况,推动大型批发市场、惠民生鲜超市开设扶贫农产品专区,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个以上农产品定向直通渠道、1个电商网店,每个贫困县在对口帮扶城市开设1个以上农产品直销窗口。建立订单直销机制。通过“农批零对接”“农超对接”,引导省内外大型批发市场、零售餐饮等销售主体与贵州农产品生产基地签订长期产销合作采购订单,推动形成“以销定产、以销促产”的良性发展模式。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力推动“黔货多出山”。在东部下功夫。以东部对口帮扶城市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农产品省外产销供应体系,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120个贵州绿色农产品省外分销中心;多次赴上海、广州等地举办推介、展销活动,实现菜单式推介、精准化对接、直供性销售。从今年8月起,全省日均有100吨蔬菜持续供应上海、广州等地市场。
在海外下功夫。以东南亚国家为重点,在云南河口、越南老街等地设立海外分销中心,建成境外分销中心8个,打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销售市场,毕节白萝卜等优质农产品已远销迪拜等市场。在自身下功夫。实施“十百千”消费提质工程(改造提升10条特色商业步行街,信息化升级100个传统农贸市场,建设1000个便民销售网点),推动成立贵州蔬菜集团,引入70多家重点加工企业,带动全省涉农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开展38期农村经纪人培训,累计培训超过2500人,提升产销对接本领,持续壮大职业农民、农村经纪人队伍。
拓宽渠道稳增收
下一步,贵州省商务厅将继续大力建设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推动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以更大的泉涌之势走向市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全省脱贫攻坚。
巩固扩大省内市场,筑牢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渠道。巩固、扩大公共机构采购渠道,进一步加强农校对接,把公立学校(幼儿园)食堂变成贵州绿色农产品的销售基地,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与定点帮扶县对接;鼓励国有企业、开发区(产业园区)企业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直供直采合作关系。
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连锁超市、物流企业、电商平台等市场主体到扶贫产业基地考察、对接,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在省内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等地设立贫困地区农产品公益档口、扶贫专柜,在社区、居民小区建设贫困地区农产品平价生鲜超市;依托现有社区、居民小区便利店开设扶贫产品直营窗口,鼓励生鲜零售商在城市社区、地铁站、写字楼等地设立智能提货柜、贩菜机、冷鲜柜。
加快拓宽省外市场,打造重点城市“菜篮子”保供基地。有针对性地与对口帮扶城市加强衔接,把拓宽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纳入对口帮扶政策框架,推动省内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合作社与对口帮扶城市公共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上海蔬菜外延基地等重点市场需求,培育一批主供省外城市的品种、基地,提升省内产品竞争力;广泛加强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重点批发市场及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对接,引入省外企业开展农业生产,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全球美誉度。扩大出口生产,围绕“一带一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沿线国家的市场需求,完善贵州农产品出口标准,按需按标建设一批特色明显、集中连片的贵州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降低出口成本,优化农产品出口退(免)税流程,简化出口报关单证签退程序,降低全省农业企业“走出去”成本;优化出口渠道,在巩固东南亚国家市场基础上,鼓励出口企业搭建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协力开拓国际市场,到2020年面向港澳、东南亚市场开通境外销售渠道5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