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4期 本期2631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10-11

十年创业板对科创板极具借鉴价值

 

□一 凡

 

  “十一”黄金周前后,备受业界关注的科创板审核有了诸多新进展。一方面,今年7月31日因更新财报而暂时中止审核的80余家公司,陆续完成财报更新工作并恢复审核;另一方面,撤材料、被否案例的接连出现,表明科创板审核更趋严格。这些申报失败的案例为后来者起到了警示作用,首家同股不同权的企业优刻得在节前成功获得“同意”审议意见,则体现出科创板的包容性。

  显然,科创板审核节奏并非加快,而是遵循市场化规律。这不由得使人想起已开板近10年的创业板,它的发展历程带给科创板的借鉴、思考价值可谓非同一般。

  创业板市场又称二板市场,是主板市场的重要补充;创业板上市公司定位,是具备较高成长性、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的公司。从现有创业板上市公司看,不少公司都从事与高科技相关的业务,成长空间、发展潜力均较可观。与创业板相比,科创板企业则多处于创业期、成长期,尚未步入成熟期,但成长潜力较大。

  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举行开板启动仪式;同年10月30日,中国创业板正式上市。经历10年耕耘,创业板市场的总市值规模大幅攀升,已突破5万亿元,在国内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强。在上市公司数量方面,创业板市场实现几何式增长,融资总额达3800余亿元,这对实体经济发展、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创业板企业的质量状况看,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盈利能力,均呈现出逐年攀升迹象。截至目前,创业板市场已诞生5家千亿元市值上市公司,且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品牌影响力、知名度正不断提升。

  创业板10年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对市场的准确定位,突出创业板企业的发展优势。同时,主板、中小板市场的发展经验,亦为创业板黄金10年创造了良好条件。

  较之创业板,科创板市场主要定位处于创业期至成长期阶段的企业,市场包容性更显优势。不过,科创板市场发展不仅要找准定位、抓住企业发展的突破口,还需积极借鉴创业板黄金10年发展经验,才能在未来持续平稳运行。

  首先,创业板市场有着自身定位需求,多年来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融资平台。对尚未符合主板上市条件的企业,创业板市场可提供平台、拓宽融资渠道;与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市场的准入门槛偏低、包容性更强,成为越来越多企业上市选择的方向之一。

  科创板市场在准入门槛、包容性方面亦具有自身特征,找准定位、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是市场不断发展与壮大的因素之一。它较为清晰的市场定位、宽松的准入门槛,使企业上市融资更便捷,为不同类型、规模及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市场服务。

  其次,虽然多年来创业板市场的融资总额显著攀升,总市值规模已突破5万亿元,但创业板在退市机制上还有待完善,多年来真正退市的上市公司寥寥无几。如此,可能会影响股票市场的优胜劣汰及投资活力。科创板在提升优胜劣汰效率上,应积极总结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教训,估料在未来注册制模式下,科创板的优胜劣汰效率会更具优势。

  此外,与主板、创业板市场相似的是,虽然科创板投资者的参与准入门槛偏高,但仍采取新股市值配售模式。由此一来,对参与科创板打新的投资者而言,不仅可锁定沪市主板股票市值,提升市值配售的积极性,还会因科创板灵活的交易制度,增强投资者的交易热情,保障科创板市场持续活跃的流动性,这为未来科创板平稳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