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栽好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贵阳:“一网通办”畅通经济脉络
根据《贵阳市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实施办法(试行)》《贵阳市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实施方案》,申请人通过“贵阳市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系统”办理网上登记手续,并利用“贵阳工商”微信公众号完成身份验证、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等要件提交,按其事前提交的个性化需求,“一次都不跑”或“只跑一次”即可完成“三领一获”(领取营业执照、印章、发票,获得银行预开户账号)。
贵阳还创造性地开设刻章超市、开户超市,将全市在公安部门备案的37家刻章企业、在筑11家银行纳入“一网通办”系统中,申请人在网上申请时可自由选择刻章企业、预开户银行。
从2018年10月15日企业开办“一网通办”试运行至今,该市已通过“一网通办”新设立企业26925户,占新设企业总数的86.4%;新设立个体户15189户,占新设个体户总数的56%。平均每户办结耗时约16个小时,企业开办平均用时由原来的22.9天压缩至两个工作日以内。
遵义:构建新机制 树立新气象
今年,遵义市在原政务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市、县两级均成立专门机构抓营商环境建设。新设立的营商环境建设局形成“一局五中心”架构,下设事业编制的5个中心,分别为政务服务中心、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中心(代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代管)、“12345”政务热线服务中心。
此举将营商环境建设从之前多部门变为一部门牵头,摆脱过去营商环境多头抓、抓不好的局面,实现了多方责任、权力集中;由以前的面到点转换为点到面再到点,明确责任主体、划分改革任务,实现了同向发力,形成了合力效果。
毕节:保护合法权益让投资者安心
毕节市检察院在微信公众号、“钉钉”上开设“企业家通道”,为他们了解涉企案件进度提供便利;建立完善检察与企业、企业家的送法普法、联系帮扶工作机制,组织办案一线检察人员走进商会、园区、企业,为民营企业开展全面的“法治体检”。
同时,将涉企专项工作作为检察机关服务优化试验区营商环境的结合点、着力点、突破口,坚持以司法办案为中心、专项工作为统领,不断提升服务保障企业发展、投资者合法权益保障的检察能力水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犯企业或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犯罪424件677人,提起公诉263件414人;监督立案31件33人,监督纠正侦查活动违法30件;受理涉企控告案件257件286人,办理涉企民事、行政案件398件459人。
黔南:“企业特派员”让服务更贴心
在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过程中,为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确保入驻企业、项目顺利实施,龙里县创新职能部门服务企业工作方式,于2013年启动实施“企业特派员”制度。
特派员在入驻企业期间,积极发挥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作用,帮助企业全程代办各种审批服务事项,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重点项目、企业化解与周边群众的矛盾纠纷,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通过开展代办、协调等服务,切实将政府服务职能前移到重点建设一线,变开门服务为上门服务、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项目及企业的呼声能在第一时间上传、事项能在第一时间办理,打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促进了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黔东南:创新平台建设让创业获助力
黔东南自治州科技局积极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特别是结合少数民族特色打造特色平台。全省现有众创空间70余家,以苗侗民族银饰、刺绣、蜡染传统技艺文化为主题的仅“黔粹传人工作室”一家。通过众创空间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聚集创新要素的能力和水平,为高校学生、教师及社会有志之士提供了更好的思想交流、创意展示、技术创新、项目实现平台。
截至目前,该州本年度组织申报的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已获批立项17个。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星创天地4个、省级科普示范基地2个,立项数均位居全省第1。通过这些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了创新创业空间、降低了创客的创新创业成本。
黔西南:暗标评审让交易更公平
为规避投标人、评标专家“暗度陈仓”,让投标人凭实力中标,实现项目评审公平公正,促进交易环境良性循环,实现招投标的择优选优目的。黔西南自治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基础上,从今年3月开始推行技术暗标评审,取得了良好效果。
该中心采取“互联网+公共资源”方式,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统一投标文件编制、排版标准,解决技术暗标中投标文件编排难的问题;开展常态化宣传培训,为推进技术暗标评审工作打基础;按分类推进原则,逐步实现工程建设领域暗标评审。从房屋、建筑工程开始试行,如今已实现交通、水利等行业全覆盖,累计完成技术暗标评审项目319宗,从主观分项目评审情况看,评审未出现畸高畸低情形,起到了暗标评审的作用。
贵安:创新政务服务让办事更高效
贵安新区以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为锲入点撬动“放管服”改革,积极构建一体化的“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及一章审批、一网审管、一单规范、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六个一”新模式。
一章审批,压缩事项及时限。大力实施电子营业执照、“四放开二合一”、登记及认证“1+1”等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天以内。一网审管,透明审批及监管。出台实施“审管分离”实施办法等10余项制度,从权责界定、衔接机制、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审管分离进行细化明确。一单规范,理顺环节集要素。率先探索编制98项审批“标准清单”、170项监管“标准清单”、45项中介服务清单,实行“一单规范”管理及相关部门、企业按单办事。一号申请,链通部门及群众。全面梳理涉及企业、群众办事的审批服务事项,建设企业公民电子证照库,构建以个人身份证号码、企业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共享体系。一窗受理,高效审批及服务。对13家部门269项审批服务事项进行标准化、目录化处理,整合网上办事大厅、审批服务系统,实现任一窗口、任一事项一网流转。一网通办,集成系统及网办。依托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将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并实行联动审批,推动网上办事“一次认证、多点互联、一网通办”。
(文图/本报记者 李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