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贵州省工笔画学会小品展暨全国名家作品邀请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作为贵州省工笔画学会的一周年“总结”,更作为贵州省工笔画学会新一轮学术展览的探究,并以新时代工笔画家的创作风貌及工笔精品献礼祖国70周年。对于这个“年轻”的学会来说,今后虽“路漫漫其修远”,也必将“上下而求索”,未来可期。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写在贵州省工笔画学会成立一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 万里燕
若世界没有声音,是否连色彩也会变得黯淡?聋哑人吴明用他的画作给了我一个否定的答案。他用文字兴奋地告诉我,8月2日他的画作小品《境系列之锅碗瓢盆》和《境系列之油盐酱醋》,作为“贵州省工笔画学会小品展暨全国名家作品邀请展”的入选作品在贵州美术馆展出。身为聋哑人,吴明在艺术的追求道路上遇到比常人更多的艰辛,作品入选并参展对他而言是向前迈进的一大步,而他直言这一步的迈出,最大的推力来自于贵州工笔画学会。从今年3月加入贵州工笔画学会,迄今为止的4个月余内,吴明通过学会组织的各种培训交流活动及老师、前辈的指导,几经斟酌和修改,终于完成了《境系列之锅碗瓢盆》和《境系列之油盐酱醋》并获得参展资格。
修文县文化馆的郭强比吴明更为幸运。最为较早加入贵州工笔画学会的成员,他在2018年12月13日就随着学会参加了在北京塞隆水泥库艺术空间举办的“山风徐来——工笔画学会作品交流展”。人到中年的郭强一直喜爱工笔绘画,但因工作和家庭的原因,一直被困于一个窄小的文化环境中,是贵州工笔画学会实现了他渴望与外界工笔画名家交流取经的机会。
艺术虽是以个体为主的行为,但展示和交流依然相当重要。古人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即使高山流水的阳春白雪,也有伯牙遇子期之佳话,现代社会的艺术展示与交流尤为重要。贵州工笔画学会的成立就是基于团结全国优秀的工笔画家,开展与复兴传统工笔画艺术和推动当代工笔画艺术创作与发展有关的学术活动,为贵州工笔画家及工笔画爱好者搭建一个与外界活动与交流的平台的宗旨,会长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贵州美术馆公教部主任王锦霞担任。学会自2018年10月成立,至今已有会员120余人,且会员人数正不断增加。
相比始创于1987年的中国工笔画学会,贵州工笔画学会成立不满一年,实在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会。但自贵州工笔画学会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 “山风徐来——工笔画学会作品交流展”,及即将到来的“贵州省工笔画学会小品展暨全国名家作品邀请展”,此外还成功举办了三期学习培训,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理事胡明哲教授相继开展了平面造形、色彩配置及摹写创作的授课。在今年1月开展的胡明哲教授“色彩造形”培训活动在贵州美术馆圆满完成后,学员反响强烈,目前正在开展的第二、三期培训学习甚至吸引了来自外省的学员。从贵州工笔画学会不满一年的运行可以看出,这个年轻的学会不仅活跃,而且目光长远。
在贵州工笔画学会将满“一周岁”之际主办的“贵州省工笔画学会小品展暨全国名家作品邀请展”,作为一年来学会发展成效的汇报和展示,受到省内外艺术界广泛关注。此次展览不仅展出45名贵州工笔画学会优秀会员的作品,还特邀39名包括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当代工笔画名家及写意名家的作品,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省内与省外、工笔与写意共同绽放的盛景。
大咖·声音
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谌宏微:值“贵州省工笔画小品展暨全国名家作品邀请展”即将开幕之际,我代表贵州省美协表示祝贺!与全国的情况一样,工笔画近些年来已经成为贵州省中国画的最重要表现样式,成为贵州在全国性和省级中国画展上出成绩的主体。我省的工笔画作者群体年轻,有朝气有热情、有追求有理想,是一支很有潜力、还可以出更好成绩的队伍。贵州工笔画学会成立后,为贵州工笔画发展又搭建了一个平台,做了很多凝聚力量、鼓劲加油、培训研讨和省内外交流的实事,这个展览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工笔画相对于写意画在艺术表现力上更加自由、更加包容、更加丰富,而且在技术上更好控制、更易出效果、更适合年轻人,这就为组织工作和学术引领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国内的工笔画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综合古今、综合中西,强调写意精神,这也是贵州工笔画人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去关注和思考的一个大课题,我们还有地域特色题材如何艺术表现的问题,如何借鉴民族民间艺术和传递地域人文精神的问题,我们也有如何提升造型、线条、色彩、构图等等一系列基础性能力的问题,所以,分散在全省各地的贵州工笔画家们要团结起来、互动起来、交流起来,互相鼓劲、互相提醒、互相提携,我们的事业会越来越好越做越大。
贵州画院院长、贵州美术馆馆长陈争:实实在在的业绩是一个学术组织获得生命活力的根本,否则再高大上再糊弄人的名目都只是无聊无谓的装饰。遗憾的是当下着迷于欺人而又自欺的江湖术士层出不穷,真是弄得头衔满天飞,令人若观荒诞闹剧,非喷饭即反胃。
而贵州工笔画会成立迄今一年来,从举办展览到学习交流,都留下了切实可信的记录。现在又将新一批的佳作奉上,证明着自己的存在与成长,并且用不断增加的新而年轻的面孔给予关注与厚爱者以期待和希望。
愿贵州工笔画学会一直保持这样的定力,不图虚名,不尚空谈,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