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间艺人徐再鸿:让石头绽放别样精彩
在金沙县安洛乡安洛河社区的老街上,有一家“大隐于市”的铺面。进入店里,只见门边的水池波光粼粼,一幅石头画上的金鱼似乎正和另外几条真鱼嬉戏;店里的货架上,“开”满了姿态各异的荷花,或粉或白,或卧或立,或含苞或盛放,好一幅“鱼戏荷花图”。
这家店的店主名叫徐再鸿,这些石头画均出自他之手。他对绘画的喜爱,源于初中时对这项艺术懵懂的情愫。
执一支笔,洒几点墨,眼中花鸟、心中山水便跃然纸上。那时的徐再鸿还不懂,作中国画要把名山大川、花鸟鱼虫先储于心,再形于手;也不懂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他只知道,对于没有专业学过绘画的自己来说,这种艺术形式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形似,不拘泥于透视、比例等显示问题,最适合用于表示自己眼里的一花一鸟、一树一石。
徐再鸿的手可握锄,也可执笔。高中毕业后,徐再鸿便在家以耕种为业,但他没有放下画笔,而是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画友,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直至他接触互联网,便又多了一个学习绘画的门路。“我都是自家摸索着绘画,这样反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徐再鸿的语气里有几分遗憾,更多的却是自豪。
平时,徐再鸿喜欢收集各类石头:“经过风雨的侵蚀,石头有一种饱经沧桑的沉着。”收藏的石头多了,喜爱绘画的徐再鸿便发现了石头的另一大特点——每块石头独特的石纹背后,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表现力。于是,2018年3月,他开始尝试在石头上作画。
欣赏徐再鸿的石头画,总能感受到古朴石头和鲜活色彩之间的视觉冲击和碰撞之美。他的每一幅石头画作品,笔触走向都和石头的纹理深深契合,譬如荷叶的残缺、花瓣的开合等。
徐再鸿介绍,这便是石头作画和在纸上作画的不同,每块石头都有其独特的石纹、石质和石形,它们具有纸不可比拟的不可复制性。
为了不辜负每块石头的特性,每当入手一块好石,徐再鸿最先要做的就是细细“读石”,少则几天,多则月余,他一定要在心里构思好了每一个绘画细节,才开始动手在石头上作画。
纸上作画,徐再鸿尤爱竹,爱竹之不蔓不妖,傲然挺拔;石上作画,他偏爱荷,爱荷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爱荷鲜明的色彩能在石头上“绽放”出别样的生命力。
每完成一幅石头画,徐再鸿便觉得完成了一次与石头的交流以及一次美的享受。看着原本从审美上看总差点什么的石头,因为自己加上几笔而变得完美,有了新的内涵,这位从未受过专业绘画训练的农民画家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
2018年8月,徐再鸿的石头画在金沙县“乌蒙匠心·文创达人”优秀作品(产品)评选中获得民俗工艺品类二等奖。这项殊荣给了徐再鸿极大的鼓励,也让他心中的石头画天地变得更为广阔。
徐再鸿说,除了画鱼、画花,今后,他还想学着画风景、画“家乡故事”,将金沙的好山好水、红色故事画在石头上推广出去,让更多人在喜爱石头画的同时,了解金沙,了解这些年来金沙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据毕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