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五大抓手强突破 石材产业再发力
□本报记者 李 丽
贵州是我国重要的优质石材产地,石材资源分布广、种类多、品质优,储量达100多亿立方米,已探明资源量30亿立方米。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石材产业发展,将石材作为贵州五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型建筑建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重点培育、扶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合理开发全省优势石材资源,构建形成特色产业体系,打造新的特色优势产业。
2015年,贵州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石材产业发展的意见》,从省级层面明确石材产业的发展定位、产业布局、扶持政策等。今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在实施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中,要求推动以石材为重点的新型建材产业振兴发展,努力培育、打造千亿级工业产业。
利好环境催新生
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部署,《贵州省石材产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2019年贵州省石材产业振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已于近期印发,进一步明确了全省石材产业的发展思路、方向定位、扶持措施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中,贵州仅针对石材这一细分领域出台此类方案、计划,充分体现了官方推动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亦为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环保要求日益提高、部分石材企业面临困难瓶颈的情况下,贵州给出的针对性政策举措。
作为贵州石材产业发展的集中区域之一,安顺市已探明资源量7亿立方米,占全省的23%以上,主要分布在镇宁、紫云、关岭、普定等县。近年来,安顺提速石材产业发展,率先在全省编制出台《安顺市人民政府促进石材产业健康发展意见》《安顺市石材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打出石材产业发展的系列“组合拳”,使之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一张闪亮的地方名片。目前,该市已相继建成西秀石材产业园、镇宁石材产业园、关岭石材产业园、紫云石材产业园等园区,具有一定规模的石材加工生产企业50余家。
作为贵州(安顺)国际石材博览会、全国石雕石刻设计大赛的永久举办地,中国(安顺)石材城已连续举办4届“石博会”,通过以石材为媒介、以赛会促发展,促进西南地区石材资源聚集、配置,整合周边及西南地区的石材资源,有效树立了区域品牌。
据介绍,安顺“石博会”具有展示、交易两大功能,过去4届吸引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土耳其、阿联酋、西班牙、葡萄牙、印度等40多个国家及香港、台湾、福建、广东等境内外企业参展参会,国内与国际石材产业风采交相辉映。截至目前,安顺“石博会”签约交易总额累计上千亿元,仅本届签约金额就达342亿元。其中,现场合同性订单签约126笔、意向性签约2203笔,现场贸易成交额21.3亿元;采购商选材大会集中签约贸易类项目21个、贸易金额38.85亿元,投资类项目10个、投资金额74.3亿元。
“展会成果丰硕,参会嘉宾、参展企业都满载而归,有力地推动了贵州石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主办方如是评价。
五大抓手强推进
贵州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为推动全省石材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贵州将采取5个抓手谋求实现突破。
一是抓好交易展示平台建设。“从国内石材产业先发地区的经验看,石材产业发展要有完善的政策、有影响力的平台作为支撑。广东云浮、福建水头等地持续打造石材博览会、电子商务等交易展示平台,在完善政策体系、培育石材品牌、拓展产品市场、推动产业集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贵州连续成功举办的‘石博会’,有望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石材专业展会,有效提升省内石材产品和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该负责人说,贵州将充分发挥地处西南地区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按“巩固本省、辐射周边、面向国内国际”的思路,逐步扩大贵州(安顺)石材博览会的辐射面、影响力,努力把安顺“石博会”培育打造成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在中国西南区域无可替代、属于贵州自己的石材博览盛会及展示交易平台。
二是优化省内石材产业布局。继续加大对中国(安顺)石材城的扶持力度,支持安顺市加快石材城配套设施、能力建设,引导省内企业把产品展示、检验检测、贸易结算、电商交易、物流运输、装饰体验等业态输入中国(安顺)石材城,培育打造西南地区石材交易中心;谋划建设贵州石材创意设计中心,提升省内石材的业态层次;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安顺、铜仁、黔西南石材产业基地,重点建设镇宁、石阡、思南、安龙等10个石材产业园区。
三是强力推进品牌培育计划。立足省内石材资源优势,开发培育具有贵州特色的建筑装饰石材、玉石工艺品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影响力;实施贵州石材品牌培育计划,培育打造“贵州石材”品牌,开发具有贵州特色的贵州米黄、灰白木纹、黑檀木纹、贝壳石等大理石品种及紫袍玉带石、罗甸玉等高档宝石品种;鼓励开发人造石、薄板、超薄板、复合加工板、异型材、石刻、石雕等产品,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工艺品位、文化内涵及附加值。
四是推动石材产业集聚、绿色、有序发展。强化规范引导、行业准入,严防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石材资源科学、有序开发利用;完善扶持政策体系,支持安顺、黔西南、铜仁加快石材基地建设,依托镇宁、思南、石阡、安龙等石材产业园区及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链协同配套,引导园区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异地技改、兼并重组等方式向园区集聚,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正确处理石材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继续加大对部分不能满足最低开采规模、不具备技改扩能条件、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散、小、乱石材矿山的治理力度,全面整治石材资源“私挖滥采、一矿多主”等现象,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强化行业监测调度,建立完善石材产业监测体系,提高对石材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的协调服务水平。
五是持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当前,囿于国内经济下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石材企业产品销售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存在困难、流动资金周转率低,企业融资亦受到不利影响。据此,贵州将持续加大对石材产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省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省新型建材产业振兴专项资金、省工业绿色发展基金等,采取贴息、补助等多种方式,对符合条件的省内石材企业、项目给予必要支持,帮助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完善产品序列,提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下一步,要完善推动新型建材产业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认真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确保石材企业依法依规享受国家政策红利。在此基础上,着力解决石材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引导、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快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类政策措施,加大对石材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产品、扩大授信额度;支持企业以拥有的矿山资源、荒料、产品、订单等,进行动产抵押、股权质押、仓单质押、商标质押,申请银行贷款。”前述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