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4期 本期2599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8-09

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

□李胜利

  我搞古币收藏已二十年有余,收收藏古钱币多种,藏品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从古币收藏中我认识了古钱币的发展史,以及各朝代的经济状况。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元明清。从込这些以收藏中认识钱币上的书法艺术。

  虽然我收藏的精品不多,但在收藏过程中见识了许多精品。有相传留有杨贵妃甲痕的“开元通宝”;有史思明起兵反唐建立自己政权铸行的“得壹元宝”,后又认为这种钱不吉利,而废“得壹”铸行的“顺天元宝”;有纷纷由皇帝、大臣、书法家亲笔书写钱文的版别繁多的宋钱,尤其是以宋徽宗亲笔书写,有“铁划银勾”之美誉的“大观通宝”“祭宁通宝”最为美观、漂亮,还在一小古玩市场中见识了在元代非常盛行的纸币:“至元通行宝钞”,当时的制造工艺相当粗糙,能够保存至今已是相当不易。不同的书法艺术,让人大开眼界。

  现在收藏古钱币的人越来越多,有些收藏爱好者就钟爱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

  古钱币上的钱文,是出自当时的能工巧匠,书法名家式帝王之手,它反映了当时文字的时代特征,也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真实写照。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流通的刀币上的钱文都是大篆书,人称为泉布文,笔势圆匀而遒。

  秦统一六国后,改用小篆,丞相李斯用小篆书写了体势修长,匀柔圆健的“半两”“两锱”钱文。

  西汉末年新王莽钱:货泉、货布的钱文均为悬针篆。

  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保定元年铸的布泉的钱文为古朴稳重的玉筋篆。

  唐高宗武德四年铸行的“唐国通宝”,是书法家徐铉所写,分篆、楷两体。篆书印文细长巧丽,笔意绝类,楷书瘦劲雄强。同时,他还用篆、隶二体书写了南唐“开元通宝”的钱文,隶书仿唐开元,宽缘细字。

  北宋的“淳化通宝”“至道元宝”的钱文分真、行、草三体,均为宋太宗赵灵所书,楷书深厚端庄,笔力含蓄,草书神采飞劲。“祥符通宝”的钱文是宋真宗赵恒所写的楷书体。

  “元丰通宝”是大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所书,分篆、隶、行三体,笔力雄健,纵横豪逸,结字宽宏。

  “崇宁通宝”“宣和通宝”“大观通宝”均为宋徽宗赵佶所书,人称瘦金体,铁划银钩,精美异常。

  金代金章宗完颜憬年间铸行的“泰和通宝”,是金代书法家党怀英用玉箸篆所书,其文柔婉流动,人称金泰和。

  清朝“咸丰通宝”是清代画家戴醇所书,文近似瘦金体,骨体端庄,神形兼备。

  总观而来,我国历代古钱币的钱文,可谓篆、隶、楷、行、草书法艺术之大集,是人们研究中国文字,书法之宝库,也是收藏人士研究的热门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