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592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7-30

  一次创新,让一座城改变了发展轨迹。7年时间,六盘水将“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打造成为推动全民健身、促进转型升级、提升文化品味、强化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文化、体育与旅游同频共振、相融相盛,实现了从工业城市向生态旅游城市的完美蜕变。

体育文旅相融相盛 助力凉都完美蜕变

——“六马”引领六盘水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李 丽

  7月28日,3万人参与的2019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在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广场鸣枪开跑,奔跑的激情点燃了整个城市的活力。

  “三池三湖六盘水,千岩万壑一凉都”。跑道以六盘水人民广场为起点,途经凉都大剧院、水城古镇、凤池园等地,沿途设有彝族达体舞等16个文化展演项目,多姿多彩的风情与现代时尚元素的相互叠加,让外来宾客尽情畅享独具特色的六盘水人文风情、文化魅力。

  此次赛事以“清凉马拉松·幸福六盘水”为主题,定位于“体育的盛会·市民的节日·城市的品牌”,由中国田径协会、贵州省体育局、六盘水市人民政府主办,钟山区人民政府、六盘水市体育局承办,共设置四个比赛项目,其中全程马拉松(6000人)、半程马拉松(5000人)、10公里跑(4000人)、大众健身跑(15000人)。参赛选手中有来自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455名专业跑选手(其中外籍选手55名),更多的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马拉松爱好者,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1岁。

  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自2013年以来,已成功举办7届,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颇有名气的马拉松赛事之一,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体育产业重点示范项目”。2015年以来,连续4年获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称号;2017年被贵州省体育局评为贵州省“2017年十佳体育赛事”,并授予钟山区“贵州省马拉松训练基地”称号;2018年被中国田径协会纳入“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及“我要上奥运”系列活动;今年3月被国际田联授予铜标赛事称号。

  如今“六马”已成为六盘水的特殊符号和代名词,马拉松精神已深深融入到六盘水的经济、社会、文化之中,成为推动全民健身、促进转型升级、提升文化品味、强化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而文化、体育、旅游的同频共振、相融相盛,更是将六盘水的独特魅力如水墨画卷般徐徐展现。

城市品牌更响

  “六马”通过独具韵味的“马拉松日”活动、奖牌设计征集评选、官方训练营、扶贫公益活动、抖音视频评选等系列活动,打造了文化、体育、旅游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对于开发特色亚高原山地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具有独特的带动作用。“六马”已成为了中国凉都·六盘水这座年轻的城市、沸腾的城市、钢铁的城市、凉爽的城市、甜蜜的城市展现无限魅力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极大地激发了城市活力。

  今年是“六马”连续举办的第7个年头,是全国独一无二连续7年举办的夏季国际马拉松,凭借精心细致的竞赛组织、贴心周到的服务、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体系、高效率多维度的市场开发运作等优势,进一步规范赛事组织,优化升级比赛路线,精心设计暖心的赛后服务。通过广播电视、平面媒体、网络新媒体等媒介平台融合传播,把中国凉都·六盘水的人文历史、三线文化及旅游资源等诸多优势推介给全世界,促进六盘水市体育事业、大健康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打响“中国凉都·六盘水”城市品牌的影响力。7年来,依托天气凉爽、空气清爽“两口气”,借“赛”出山,借助“六马”这一传播途径,中国凉都城市形象越发声名远播。

  “六马”的举办,特别是央视航拍直播和境内外媒体多维度、立体化宣传,全方位展现了六盘水的市容市貌,展现了六盘水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文明素养,展现了中国凉都的无穷魅力,让世界更加了解六盘水,如今“世界这么热、我要去凉都”已成为外地游客的一个新选择,“19℃的夏天,360℃的激情”更是让游客流连忘返。在“2017年桂强芳榜:第十四届全球避暑旅游目的地”排名中名列第88位,成功走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中国凉都的品牌名片更加响亮。

城市气质更靓

  “六马”极大地带动了六盘水跑步、健步、徒步、登山等户外运动的广泛开展,成为六盘水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载体和实施平台。举办专业赛事的同时还开展迷你跑、爱情跑、亲子跑等大众健身跑,引导市民参与全民健身和马拉松专业运动员竞技,有效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极大地激发了六盘水全民参与健身的热情。

  六盘水是贵州山地公园省的缩影,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研究制定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建设规划,持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建设,沃尔玛、万达广场、大润发、碧桂园等知名企业相继入驻,绿化了城区及周边108个山体,靓化屋顶115万多平米,完成水城河综合整治工程,沿河打造了10公里的凉都记忆·三线文化长廊,成功创建韭菜坪国家4A级旅游景区、韭菜坪省级旅游度假区,高标准建成了月照养生谷、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大河堡、梅花山、水城古镇、凉都国学馆、三线建设博物馆、恩华温泉等精品旅游景区,完成了从工业城市向生态旅游城市的蜕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更加靓丽。

区域经济更活

  “六马”的成功举办,不同程度的促进城市各行各业特别是“三产”的发展。在当地人看来,最为直观的变化是六盘水外地牌照车辆多了,街上说普通话、外地话的人更多了,人流、信息流、物流有效拉动了旅游、消费的发展。“六马”举办以来,六盘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刺激消费的作用愈加凸显,全面激活了城市经济发展。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六盘水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20个成长型资源城市之一,现已形成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和新型煤化工为支柱的现代工业体系,境内拥有首钢水钢集团、盘江精煤公司、水矿控股集团、六枝工矿集团4户“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国有大型企业。

  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瀑布、溶洞、森林、峡谷、湖泊、温泉,比比皆是;山奇、水灵、谷美、石秀,处处成景,是名副其实的山地公园市。近年来,围绕全域旅游着力打造山地大健康旅游产品体系,建成牂牁江湖滨旅游度假区、野玉海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乌蒙大草原旅游景区、梅花山旅游景区等10余个重点旅游景区,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10个、省级旅游度假区8个,还建成了玉舍滑雪场等4个中国纬度最低的滑雪场。

  随着城市配套功能设施的完善,精品景区景点的增多,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市民村民在家门口休闲漫步、观光游玩有了更多的选择,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不断增强。

  2018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1525.69亿元,比上年增长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73亿元,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375元和9967元,分别增长8.9%和9.9%。在体育+文旅的推动下,六盘水经济正呈现出更加良好的发展态势。

运动员冲向终点的瞬间(记者 李 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