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胜景古老油画之中的“卧龙岗灯塔”
□刘 杰
从旗杆上山环顾,仿佛时间戛然而止,灯塔、炮台、山峦、海湾、绿地静静的融合在了一起,犹如置身在古老的油画之中,如此悠闲,别样清雅。
自人类开始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寻求资源、互通有无之始,船舶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船、有港就势必需要合理的调控和管理,灯塔就理所当然的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全球数以万计的灯塔中,每年都会从岩石与险滩中拯救无数的船只,尤其是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更是如此。今天我将用镜头带领大家走入一处位于澳大利亚的灯塔,讲讲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全澳大利亚共有350多座灯塔,位于新南威尔士的伍伦贡港灯塔就是其中一座。伍伦贡地处新南威尔士的伊拉瓦拉地区,伍伦贡(Wollongong)这个名字是源于当地的土著语言,意为“海之声”、 “水之彼岸”、“海之歌”、“蛇岛”等。但是中国却给它了一个霸气的名字“卧龙岗”,这也是我们中国人更具其发音命名的,我们也笑称,诸葛亮从此有了海外“领土”。
卧龙岗东临太平洋,西倚伊拉瓦拉山脉,四季如春,沙滩平缓而细腻,礁石分布集中,非常适宜游泳冲浪活动,所以这里也是澳洲有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卧龙岗折流坝灯塔就位于海港进口的制高点上,这里也被当地人称为旗杆山,最初这里没有灯塔,只是树立一根高高的旗杆,通过悬挂不同颜色的旗帜以通知港口及天气信息,并警告来往船只的港口海况,一段时间内,这里也被当地人称为信号山。1829年旗杆山曾作为兵营使用,在1934年建立港口时,当时政府将300名囚犯安置信号山,导致当地人称这一地点为寨子。
港口建成后,旗杆作为预警及指挥用显然是不合适的,于是当地政府于1871年修建了灯塔以取代旗杆,最初的灯塔极为简陋,它是用段铁板制成的,即便如此在那个时代,如此简陋的灯塔依然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目前我们所见的灯塔是1937年在原址重建的,灯塔建成几年后的1942年伍伦贡宣告建立城市,可以这样说,因为一座灯塔而有了一座城。
1890年为了抵御预防俄罗斯发动的攻击,在灯塔旁边安装了5.3吨6英寸口径的大炮。在灯塔旁曾建有一处小屋,是港口引航员所居住使用,1975年被拆除。2000年1月卧龙岗灯塔被列为遗产而受到国家的保护。
小小的旗杆山山坡绿草如茵,环境十分优美宁静,这里也是当地人谈情说爱的年轻人最喜欢的地点,他们静静的坐在草地上,远远的看着远处的海滩,浓情蜜语,浪漫至极。从旗杆上山环顾,仿佛时间戛然而止,灯塔、炮台、山峦、海湾、绿地静静的融合在了一起,犹如置身在古老的油画之中,如此悠闲,别样清雅。
(据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