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贷”如何破题中小微企融资难
□姜 珊
近日,全国首款“减税贷”意向性贷款协议签约仪式在四川成都举行,该市19家小微企业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了意向性贷款协议。据成都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员介绍,此次是“减税贷”推出以来首次大规模集中签约,预计贷款规模将达1000万元,可为更多企业加快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减税贷”对很多人而言,可能是一个新词汇。简单说,“减税贷”是今年5月末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与建行四川省分行联合推出的一款将减税金额作为主要信贷依据的银税互动产品。
据了解,“减税贷”的贷款对象为享受税收减免政策的纳税人,具体是纳税信用评级为A级或B级的成都纳税人(即使无实际税款入库)。作为一款纯信用贷款产品,“减税贷”的主要机制在于以减税额还原纳税额,进而推导授信额,以提供更具力度的信贷支持。在此过程中,纳税信用评级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均可通过全线上操作向建行申请“减税贷”,在无需任何担保、抵押的情况下,即可享受年利率不超过6%、最高限额300万元的贷款。
中小微企是经济新动能培育的重要源泉,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创业就业、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一段时间以来,囿于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等多重矛盾交织,中小微企税费负担重、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较突出。
据此,国家实施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不断扩围中小微企优惠税种、放宽小型微利企业标准、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一系列针对中小微企的普惠性税收优惠相继落地,中小微企得以真正享受减税红利,获得感大大增强。同时,各有关部门按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安排,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综合施策降低中小微企的融资实际利率,信贷投放显著增加,金融服务中小微企能力持续提升,融资难题得到了一定缓解。
无疑,“减税贷”这一产品在此背景下推出,正是银税携手送给成都中小微企的一份政策大礼包。
首先,“减税贷”作为银企互动产品,触及中小微企融资难、融资贵的一大痛点——银企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一方面,中小微企与大中型企业相比,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管理及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不足,导致融资难度加大、成本更高;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在为中小微企提供融资服务时面临的风险更高,更需详实的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信用信息做出决策却获取困难。从这个角度看,税务系统提供纳税信用评价结果,通过银税互动换取银行授信资金,对破解中小微企融资难题意义重大。
其次,以减税额度作为银行贷款授信依据,为中小微企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减税贷”能发挥以减税促贷款的作用,有助于打通金融活水流向中小微企的“最后一公里”,使企业发展活力充分迸发。
第三,诚信纳税企业既可享受正常的银税互动产品优待,又能享受“减税贷”的叠加优惠,“减税贷”释放出以贷促信的信号。这无疑让纳税人更重视自身纳税信用评级,进而有利于提升企业纳税遵从度。
当然,以“减税贷”作为银企互动产品,当前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引起注意的是,“减税贷”给予纳税人最长一年、最高限额3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这与一般的银企互动产品一样,贷款额度较小、期限较短,可解中小微企的“燃眉之急”,却无法满足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此外,“减税贷”目前仍属区域性的中小微企融资工具,是否具备全国的推广性仍需验证,毕竟各省(市、区)税务数据的格式、统计口径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