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你一只燕
□陈晓辉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第一次读到苏轼的这首《蝶恋花》,是在二十多年前,一个春天的星期天,我和好友一起慢慢读出来,好像有什么东西进入了心里投入……
我是见过燕子的。
曾经,每家每户的屋檐下都有几个燕巢。每年春天,孩子们上学路上的话题都离不开燕子。他们叽叽喳喳地说:“我家的燕子回来了,你家的呢?”“我家回来了两窝,还有一窝就快回来了。”是的,那时候燕巢好多,多到要以窝来论呢。
接下来,孩子们之间就有了攀比:“我家燕子孵出一窝小燕子了,3只!”“才3只,我家一窝4只!”于是他不服气了:“还有两窝没孵出来,今年肯定能超过10只!”再到后来绿树成荫,话题就变成了:“你家的小燕子会飞了吗?我家的今天都飞到枣树枝上了!”
到了秋天,孩子们就不再斗嘴了:“我家的燕子飞走了。”“我家的昨晚也没回来。”“明年春天会回来吗?”他们抬头看向南方的天空,语气淡淡的,有种大人世界的惆怅。那些孩子又长大了一岁。
大人也喜欢燕子。燕子低飞要下雨,是老农们的天气预报员。燕子捉虫,我曾经多么想捉一只燕子在蚊帐里,吃掉那些可恶的蚊子啊。
常常,我怀念那些燕子。
有时候在喧嚣吵闹水泄不通的闹市街头,有时候在人流拥挤独自落寞的景区里面,有时候在落雨的下午,有时候在花树下面……
有时在眼中,有时在心中,不仅是我,看过桃花杨柳燕子的春天的中国人,都需要一只燕子。
儿子从幼儿园回家,翻开图画本,两支桃花,几条柳枝,两只燕子斜斜飞过。儿子忽然抬头问我:“妈妈,燕子都是黑色的吗?燕子的尾巴真的像剪刀一样叉开吗?”
望着他黑葡萄一样纯净的眼睛,我能告诉他,燕子初生的时候,嘴是嫩黄的吗?燕子背部的羽毛,黑得发亮带着钢蓝吗?我能告诉他,妈妈小时候,每家屋檐下都有几窝燕子吗?他一定会想,妈妈又在吹牛了。
没有燕子的童年,是多么贫乏啊。
我翻开唐诗,为他找中国人的燕子。因为每个中国人,都需要一只燕子。
刘禹锡需要一只燕子,让他在乌衣巷前感叹王谢家族与寻常百姓的荣辱兴衰。
白居易需要一只燕子,让他在孤山寺北策马之际,吟咏钱塘湖畔的乱花浅草和绿杨阴里的白沙提。
杜甫需要一只燕子,让他在融融春泥和暖暖沙滩间,抒发江山丽和花草香的喜悦。
……
以诗词,以图画,我还给孩子一只燕子。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还给他们一只在天空飞舞的燕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