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监督员顺应民意 做实践者奋力作为
——剑河县政协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张学王
“刘主席啊,我们现在竹鼠养得好了,没有了病害,前几天又给场子安装了暖气输送管,不用再担心潮湿问题……”2018年10月31日,看到剑河县政协主席刘光藻一行,剑河县磻溪镇香洞村村主任杨泽远高兴地迎了上来,带领大家参观竹鼠养殖基地。现今的养殖基地有竹鼠586对,加上幼崽共1000多只,按照市场价1斤80元来算,可收入25万元,贫困户能分红5000来块钱,老百姓都在叨念政协的好。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剑河县磻溪镇香洞村竹鼠养殖基地是剑河县政协主抓的竹鼠养殖点之一,能赢得老百姓的肯定与赞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县政协脱贫攻坚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剑河是我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目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478人,贫困发生率11.06%,未出列贫困村121个。针对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实际,近年来,县政协把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作为履职尽责的标准和方向,以“四场硬战”“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为抓手和载体,聚焦产业、易地移民、医疗、教育、就业等,从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入手,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聚力助力用力服务脱贫攻坚,充分展现政协新作为,塑造政协新形象。
当监督员,落实责任
县政协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政协履职的工作要务,以“脱贫攻坚政协责无旁贷”的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帮扶“包保”责任制。县政协主席、副主席都明确有包战区、包乡镇以及联系和帮扶的乡镇、村,共计7个乡镇41个贫困村。作为“包保”责任人,主席、副主席严格按照县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带头抓好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夏秋攻势”“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对贫困户全面进行细查细访和真帮实扶”“易地移民搬迁和宅基地复垦复绿”、决战脱贫攻坚第一、第二阶段工作任务等,积极做好对责任乡镇、村的指导和督促检查。组织乡镇干部、村组干、第一书记、村民代表参加脱贫攻坚战区动员会16次,参加意见反馈会50余次,参会人数达3万余人。着重查摆脱贫攻坚存在的错评、漏评、错退以及问题整改不到位、进度慢等,责成包保乡镇、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以及结对帮扶干部,突出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对贫困户再细查再细访再核实,及时督促解决发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强化问责力度,助力脱贫攻坚落到实处。以刘光藻帮扶的敏洞、磻溪战区为例,通过督导整改,磻溪镇清退错评的,不符合扶贫户标准的6户17人,新增漏评的贫困户42户140人,错退并重新纳入贫困户的14户56人;敏洞乡清退错评,不符合扶贫户标准的10户23人,新增漏评的贫困户9户39人,此项工作彰显了公平,迎合了民意,为全县脱贫攻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重中之重,要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动员,让老百姓明白搬出大山是时代潮流,让他们清楚搬迁,目前虽然辛苦点、困难点,可未来对医疗、就业和子女求学教育等方面都大有好处,要引导他们把‘要我搬迁’的观念转变为‘我要搬迁’的意识。”在易地移民搬迁和宅基地复垦复绿工作中,针对贫困群众不愿搬、不想搬的实际,县政协领导注重工作方法方式,将反复督促和积极鼓励有机结合,推动各乡镇领导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组干等进村入户做好做足群众思想工作,他们更是以身作则,亲力亲为,在少数民族地区甚至还用苗语、侗语与群众沟通交流,做到将心比心并力所能及的解决搬迁户提出的一些疑难问题,如帮忙寻求致富路径、联系就业岗位、解决子女就学等,让困难群众看到政协的诚心、真心,吃下定心丸,推进工作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全县实现3424户14859人搬迁入住安置点,入住率达93.5%。
当建言人,突出作为
县政协充分利用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聚焦脱贫攻坚,安排部署学习培训、民主监督、提案办理,委员视察、专题调研等,协调科技文体、经济、农业、医药卫生等界别委员深入各乡镇(街道)、村寨进行诊断把脉,多次入村蹲点,白天走进田间地头深入调研,晚上组织群众召开会议,与群众交心谈心,累计1000余人次,认真分析研判贫困之因,再向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努力在脱贫攻坚中展现政协力量与作为。2017年以来,县政协围绕脱贫攻坚主题,由主席和分管联系副主席带队,政协各专委办牵头,各界别委员参与,就山地特色旅游开发、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乡村人居环境改造等开展季度协商10次,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发展、十五年教育普及推进、脱贫产业发展、农村危房改造、特惠贷资金助推脱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等开展双月协商15次,形成《关于我县农村危房改造情况的协商报告》《关于县政协九届九次常委会议对我县乡村文化旅游工作情况的建议》等报告25篇,提出协商建议150余条,多数意见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县委书记王勇志在《县政协关于土地开发与利用协商的建议》中批示“县政协此项协商很有意义,为剑河后备资源的储备,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望政府采纳”;县长肖金城也作出“此项工作王勇志书记已作安排,县政协协商报告符合县情,请龙安平同志督促龙秀刚同志迅速开展工作,特别是造田”的批示,要求县政府分管领导、国土部门认真抓好落实,推动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做实践者,实干担当
为切实抓好驻村帮扶工作,2016年以来,县政协先后选派陶通岳、吴成文、朱建明3位正科级干部作为第一书记脱产入驻党建帮扶村-磻溪镇香洞村。2019年根据县委网格脱贫工作部署,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到乡镇(街道)担任指挥长、常务指挥长,潘年山、蒲祖林、苑广军等科级干部分别到村驻村担任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网格员。县政协严格按照驻村帮扶工作纪律,以抓党建扶贫引领打好打赢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四场硬战的工作部署,出点子,跑项目,抓落实,为群众做了许多民生实事。一是协助村级党支部建立健全党员制度,协调建成村党员活动室1个,添置打印复印一体机2台、电脑1台、开通宽带网络、申请得到2套广播设备、修建村公厕1个,多次组织村党支部开展义务劳动、怀念革命先烈等,助力香洞村党支部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二是协调县交通局落实香洞村通村公路4公里道路硬化;协调县民宗局落实22万余元修建“风雨长廊”1座;协调县水务局安排46万元实施人畜饮水工程;争取15万余元实施太阳能路灯项目;协调县卫计局等部门落实10万元实施家政服务廉政食堂项目。三是解决求学救济等资助资金18万元,协调贵阳市观山湖区落实改善县城周边村级幼儿园办公条件和贫困大学生圆梦助学行动资金100余万元。
针对如何发展产业问题,县政协遵循“因地制宜,选准路子,不贪大求全,选定1-2个‘短、平、快’的优质项目,规模发展”的理念。仅以磻溪镇为例,县政协在充分调研,总结前期发展稻田养鱼、生猪、蔬菜、仿野生菌等种养殖经验的基础上,在磻溪镇高坝村,协调有关部门资助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鼎力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彭再植组织设立合作社发展竹鼠养殖。引导合作社按照“三变”模式,把全村贫困户纳进合作社,现已建成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竹鼠养殖基地。在彭再植的带领下,贫困户积极参与,他们转养殖出售为种苗培育,分散到各个点饲养,他们负责技术指导和回收出售,2018年该镇扩大发展竹鼠养殖点16个,目前共有竹鼠养殖点20个,遍布磻溪镇各贫困村,现全镇存栏30000余对,各养殖点均存档1500余对,经济利益达15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446户,1156人走上脱贫致富路。由于产业效益好,竹鼠养殖在磻溪镇实现全覆盖,还辐射到敏洞乡、南寨镇以及隔壁的锦屏县等地区。鉴于帮扶成效明显,县政协不止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也多次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县政协机关也被授予了2017年度全州“脱贫攻坚十佳帮扶单位”荣誉称号。
做战斗者,展现风采
2018年7月,全省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启动后,县政协及时召开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委员集中学习培训会等学习传达,研究部署并启动了县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召开工作推进会,动员全县广大政协委员迅速投入脱贫攻坚行动中,此次参与“百千万行动”共有主席、副主席8人,委员企业12家,委员149人,覆盖全县13个乡镇(街道),121个贫困村,贫困人口26478人。县政协紧密结合帮扶乡镇(街道)、村和贫困户具体实际,认真践行“五步工作法”,根据行业特点、企业状况、专业技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确保帮扶取得实效。活动开展以来,县政协主席、副主席聚集各种资源要素,对挂帮乡镇(街道)实行包干脱贫,深入帮扶乡镇(街道)、村寨宣讲省委、州委、县委会议精神40余场次,悬挂宣传标语200余条,开展帮扶活动200余次。引导委员企业因企制宜,因村制宜,帮助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培育脱贫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累计捐款600余万元,发展生猪、小香鸡、食用菌等脱贫产业20个。鼓励政协委员通过协调助困、产业指导、智志勤德“四扶”等多种方式帮助结对帮扶贫困户子女教育、医疗、就业等10000人次。
总之,在尽锐出战、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战中,县政协始终以昂扬的政治热情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团结带领全县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参与行动,投身脱贫攻坚,积极奋力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