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年,也未必读懂一个耶路撒冷
1、看城墙
耶路撒冷3000年的历史,都写在城墙上。
从3000年前开始,作为世界的中心,耶路撒冷不断的被争夺。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十字军、奥斯曼土耳其,一个又一个的大帝国都统治过这个弹丸之地。然而,这些“改朝换代”的方式,并不是把前朝的东西都“消灭”光,而是只是拆掉石头房子的顶部重新搭建起自己的王朝。
所以,在耶路撒冷,你看到的城墙一层层往上是不同时代的石头;最下面的可能是希腊时代的石头,上面是罗马的石头,再上面可能是拜占庭、十字军和奥斯曼土耳其……
光看城墙,就是历史,有多少时代,就有多少层不同的石头……这个非常有趣。
我们中国历朝历代都是用木头建造房子,所以改朝换代一把火就把前朝的痕迹烧得无影无踪了!
2、看墓地
每一个圣城,似乎都是对死亡的迷恋。
朝圣者熙来攘往,渴望不死不灭的灵魂,而唯有死亡,才是这城市永恒的主人。
从橄榄山的另外一个角度看过去,有点不寒而栗的是满眼的墓地。
众多圣迹、私家住宅、教堂,都建造在坟墓周围;而大卫墓、圣母安眠堂、圣墓教堂,这些安葬着宗教先知的墓地,更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叩首膜拜。
《耶路撒冷三千年》一文中这样写道:“这里的死人宛如活人一般,他们只是在那里等待。”朝圣者为了“末日来临前的复活”做准备,希望死在这里,藏在圣殿山周围。
3、看宗教和历史
像飞机飞过天际划出的优美线条,历史的印记划过耶路撒冷留下的线条叫“宗教”。
在这里,你会看到基督徒走过“十四站苦路”跪拜耶稣殉教后躺过的大石头;在不远处,是穿着黑长袍带着黑礼帽的犹太人在哭墙前亲吻、祈祷或饮泣;然后是前往圣殿山广场的阿克萨清真寺朝圣穆斯林人。
以色列博物馆收藏了史前至今各式各样的文物遗产,以及全球最多的圣经文物。
大屠杀纪念馆让人们了解犹太人那段苦难悲哀的历史。
4、看传统犹太人
在耶路撒冷,吸引我们的还有那些穿黑袍子留胡子的传统犹太人。
犹太人分为“传统犹太人”和“世俗犹太人”。那些穿着黑袍留着小辫的传统犹太人容易辨认。然而因为犹太民族早在上千年前就散落在世界各地,他们有的与外族通婚,在外貌上丧失了传统犹太人的基本特征,但是以色列的《回归法》界定,犹太人的身份是按母系相传为标准,凡是母亲是犹太人,其子女都会被以色列承认为犹太人,有权移民以色列。
传统犹太人保留更多犹太教的传统,他们除了服饰保守以外,安息日绝对不会工作、只能吃一种叫KOSHER的食物;而世俗犹太人更加开放,在安息日可以工作,可以吃所有的食物,也没有太多传统犹太人的“规矩”,他们更喜欢像特拉维夫这样的比较西化和开放的城市。
(据《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