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2期 本期2582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7-11

“特困村”旧貌换新颜

——息烽县大洪村脱贫攻坚见闻

□袁 萍

  6月的大洪村,满山绿意盎然,铺满猕猴桃树枝的猕猴桃园成为大洪村民、外来游客观赏的一处靓丽风景。

  大洪村位于息烽县石硐镇西北部,全村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仅有3200亩。以布依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225户656人,占全村人口总数的60%。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93人,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2017年1月,贵阳市委、市政府将大洪村列为全市20个特困村之一,并明确为贵阳市人大常委会的联系帮扶点。

  过去的大洪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群众满足温饱困难,包谷饭、泥泞路成为大洪村民的“心病”。在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等方式开展帮扶,如今的大洪村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彻底撕掉了“特困村”的标签。

  “大洪村的发展变化,是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大洪村村支书罗彪说。自大洪村列为全市特困村以来,村支“两委”下定决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努力改变全村的发展环境,带领村民共同实现小康社会,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此而脱贫。近两年来,息烽县、镇、村齐心协力,积极向上对接协调,争取到项目共计37个,涉及项目资金5000余万元,提等改造了大洪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快速推进,民生事业大幅度提升。

  通过实施大洪村进组公路建设、大洪村新寨休闲广场建设、硬化机耕道道路、“一事一议”项目等,不仅改善了大洪村容村貌,更方便了村民出行、休闲,为群众提供方便,丰富群众生活,具有特色的大洪竹竿舞队伍越来越大,充实了群众生活。

  息烽县结合贵阳市提出的“大招商行动计划”,组建招商小分队,成功引进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石硐镇中坝村、大洪村为核心种植猕猴桃4800亩,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猕猴桃3200亩,大洪村90%以上农户积极参与产业发展,以土地、荒山入股,摇身一变成了“股民”。农户即可分到土地入股红利,还可在园区务工,“股民”“工人”的双重身份,让大洪村民收入不断上升。

  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致力于经果林、蔬菜等产业多元发展,群众以资金或土地入股等方式发展青脆李335亩,覆盖群众56户。此外,村党支部发动12户群众发展牛腿南瓜100余亩,通过联系蔬菜公司保底收购的方式,实现种植户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实现村集体及贫困农户增收。

  “以乡风文明为着力点,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助力大洪村乡村振兴。”息烽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民宗局局长王芳说,下一步,息烽县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在大洪村实施“五个一”载体试点,通过组建一支多元化工作队伍、开设一系列群众性主题讲座、举办一批创新性文化活动、打造一套长效性工作体系、评选一批典型性先进家庭,画美乡风文明同心圆,打通大洪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