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都江:党建领“飞”脱贫产业带
□韦布桃
为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1.3万余人的脱贫致富,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积极谋划,把“常抓党建带扶贫,做好扶贫促党建”作为党建工作头等大事来抓,将党建带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创新产业发展思路,将邻近的几个村联合起来统一选址,共享土地资源,入股联营,形成跨地域实施产业模式,滚动发展福猪养殖、食用菌种植、生态牛养殖等扶贫产业。群众形象地将这种跨地域实施产业的模式称为“飞地”模式,即“飞起来的产业地”。
该镇羊福社区达荣村、联兴村、高新村和都江社区新合村4个村,采取“飞地”模式,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的方式,在达荣村石板组建立了一个规模20000头以上的福猪养殖小区,贫困户们按户均20头(600元/头)的标准,到养殖基地实施集中饲养,实现了贫困户入股参与,基地统一销售的滚动发展模式。该养殖小区计划一年出栏3批商品福猪,每头可实现100元的纯收入,每批可纯收入2000元,每户贫困户一年可收入6000元,按户均5人计算,年人均纯收入可达1200元,可带动贫困户1039户3908人脱贫。目前达荣村已建成2个500头标准的福猪养殖猪圈,联兴村500头规模猪圈正在建设,高新村正在筹建中。“飞地”养殖小区的建设,将辐射带动巫不社区振兴村、仁和村及打鱼社区月亮村7个村,每年能有20000元以上经营性纯收入,带动贫困户1732户6488人脱贫致富。
受达荣石板养殖小区“飞地”模式的启发,都江镇坝街社区高坪村和光明村采取也采取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的方式,以“飞地”模式,在高坪村潘寨组打造1000头以上的福猪养殖、年出栏30000羽野鸡养殖的高坪村产业园,以入股连营,统一销售,滚动发展的方式运行。目前场地已平整,即将建设第一期500头规模猪圈。至2018年底,高坪村和光明村每年将共计有20000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可带动371户1501人脱贫致富。
今年,都江镇预计建成4个以上“飞地”产业园(小区),除在建的达荣石板养殖小区、高坪产业园之外,将在仁和村已建成的福猪养殖场处,扩建覆盖振兴村产业的养殖小区,在打鱼社区建设一个涵盖打鱼社区5个村的生态牛产业园。预计到2020年,山地高效特色产业将覆盖都江镇的所有行政村,20个村级集体经营性纯收都将达到50000元以上。
都江镇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多元投入、支部带头”的党建扶贫开发机制,充分利用“省帮扶县、州帮扶镇、县帮扶村、领导帮扶户、党员干部帮扶人”的大扶贫工作格局,深入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正凝聚一切力量,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程的实施,助民脱贫,帮民致富,以“飞地”模式,努力带领全镇贫困户飞出贫困的牢笼,飞往致富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