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缓解融资难改革攻坚融资贵
□一 凡
从近期多位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的谈话,不难窥见破题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新动向。
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要在解决融资难的基础上推动降低融资成本。显然,这一表态印证了诸多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及从业者的切身感受,即先有融资难、再有融资贵,应先想办法从正规渠道融到资金,再想办法获得“便宜”的资金。
先以政策克“难”,再用改革攻“贵”。正规渠道融资的价格再高,也不及非正规民间渠道资金价格昂贵。因此,攻克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当务之急;来自政府各方的“服务包”“三支箭”等政策组合,对破题融资难亦有明显成效。而融资贵涉及风险定价、利率并轨等一系列市场化改革难题,仅靠政策要求有行政命令化、商业不可持续之虞,还需通过更长远的改革去解决。
从相关监管部门负责人的谈话,可知“在解决融资难基础上推动降低融资成本”的思路具有更丰富内涵。以政策克“难”,在日前召开的全面深化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进会上,就有多位监管部门领导给出了“政策包”。此次会议虽属北京一地,但思路全国通用——破题融资难,总体政策取向应是坚持市场化、保持延续性,既不能行政命令、也不可朝令夕改,在此基础上要想方设法拓宽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据人行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杨伟中介绍,该部创新推出专项再贴现“京创通”,通过设立专项再贴现额度、简化审批手续、扩大优质民企票据票面额度、“白名单”专向扶持等手段,精准服务中关村科创型民营、小微企业。这些手段的市场化水平较高,其它地区完全可借鉴,并结合当地产业实际服务民营、小微企业。
在民营、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首贷”是一大难题、融资渠道窄是主要掣肘。因此,担保支持、债券融资支持、股权融资支持是政策工具的重要环节。首先,创业担保贷款、政府基金应积极引导初创、微型企业“捅破”“首贷”的“窗户纸”。其次,债券融资支持是“第二支箭”。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央行会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而暂时遇到困难的民企发债提供增信支持。此外,股权融资支持是“第三支箭”。陈雨露还表示,央行将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择机推出民企股权融资支持工具。
事实上,对以政策攻克融资难,监管部门有一系列工具组合可选;以改革攻坚融资贵,则需更大的耐心、更长远的市场化改革。央行行长易纲在出席中债指数专家指导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时,谈及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机制建设表示,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仍可进一步探索改革思路,如研究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等;同时,要继续深入研究贷款利率走势及存量贷款合同切换问题,坚持在有利于老百姓及解决中小微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前提下推进改革。据此,应从市场建设层面出发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不断缩小与成熟市场的差距,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市场化,还是市场化”,这是易纲所表达的思路。在各项支持政策充分运用的情况下,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债券市场机制等改革是攻坚融资贵的治本之路。只有让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促进各级金融市场的公允价格形成、市场透明度提升,并破除行政因素对市场定价的干扰,市场才可能真正塑造小微金融的风险定价机制,金融机构才有望在商业可持续条件下把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