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天刺力:生态农业开拓产业新路径
在盘州市两河街道办中小企业园内,矗立着贵州天刺力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贵州天刺力”)整齐的现代化厂房。自2011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已建成省内先进的刺梨精粉高科技加工、刺梨原汁、果汁饮料、果脯、口服液、含片、胶囊、配制果酒、发酵酒、原汁储备、澄清、低温冷藏库等14条生产线,产季月处理鲜果能力可达14000吨,累计完成项目总投资1.5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每年可加工刺梨鲜果15万吨、生产刺梨系列产品5.2万吨。
坚守初心做好刺梨
据了解,贵州天刺力以当地特色资源刺梨为原材料,已研制生产并投入市场的系列产品有三大类15个单品,如刺梨果汁饮料、刺梨罐头、刺梨果脯、刺梨VC含片、刺梨汁原液(口服液)、刺梨全汁发酵酒、刺梨配制酒、刺梨酵素等。其中,“盘县刺梨果脯”获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天刺力”牌刺梨果汁饮料、刺梨果脯获“贵州省著名商标”“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刺梨果汁饮料及其生产方法”发明专利获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目前,该公司已累计申请专利42项,其中外观设计专利19项,且已授权;发明专利3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项,已授权17项;作品登记证书4项。
在刺梨系列产品深加工研发方面,贵州天刺力已取得3项成果:成功避免非酶褐变防氧化变色,新法制造的刺梨果脯可长期保存不变色;有效解决刺梨汁沉淀、过滤不彻底问题,让新法制造出的刺梨汁在长期保存中不会出现沉淀;创建了复合技术方法。这3项刺梨特色食品生产工艺技术,经国家相关部门认定,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从事刺梨产品研发以来,贵州天刺力一直注重研发创新,建立了一支强大的研发团队。以蔡金腾教授为杰出代表,由丁筑红、朱秋劲、汪思顺、危克周、刘桂芝、张金娟、吴翔、何昌芬等9名刺梨核心专家组建“贵州天刺力刺梨工程技术中心”,以多项专利技术、保密技术配方、保密加工工艺等成熟技艺作为强大支撑,实现企业设施设备先进、布局合理规范、管理井然有序。同时,该公司还与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可食野生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达成合作协议,对刺梨系列产品进行全方位开发,使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前端水平。
联合体促共赢发展
为推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家庭农场等更好地合作,实现利益共享、共赢发展,贵州天刺力发起组建了刺梨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该联合体成员由盘州大山鸿江刺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盘州大山高尚刺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1家农业合作实体组成,涉及农户2756户、人口8778人,其中贫困户1302户、贫困人口3717人,刺梨种植面积达40667亩。他们共用“天刺力”品牌,旨在“为农业服务,打造绿色、有机、生态原产地农业产业化”;各成员保持产权关系不变、开展独立经营,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同、协议形成紧密的农业经营联盟,按“平台公司+专业合作社(农场)+农民(贫困户)”模式,完善“三变”改革、实行产业扶贫、提高农民收益,实现了一体化发展。
依托这一平台,还可为农户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资金垫付等。该联合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稳妥开展内部信用合作、资金互助,成立“股金服务部”、建立“风险保障基金”。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实施“以丰补欠”机制,提高了农户抗风险能力。贵州天刺力还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刺梨野生资源保护机制,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大力推广新品种、建立工程技术中心,提高联合体创新水平;制订统一技术标准,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并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增强品牌意识,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打造形成联合品牌,并授权成员共同使用。
截至2018年底,贵州天刺力已建成刺梨种植基地4万余亩,联合盘州市其它刺梨产业基地增加森林覆盖率8.5个百分点;累计收购刺梨鲜果1.2万吨,并与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覆盖11个乡镇,涉及农户2756户、人口8778人,其中贫困户1302户、贫困人口3717人,直接带动1.37万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