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574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6-27

美丽坡丹

□文\何羡坤 图\陆兴华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她被浩瀚无垠广袤无边的喀斯特峰丛簇拥着,从高空航拍鸟瞰,只见林海茫茫、峰丛苍苍;猿啼山麓、虎啸山冈;漫山竹篁、遍野香獐;泉石缥碧、溪水泱泱;秀木繁荫、野花幽香;千山屏障、岩壑无疆;炊烟袅袅、夕晖长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穴鱼潜渊、秋稻金黄;古风古韵、地老天荒!在林海青峰间,有一大坝稻田,周边是敦伦、拉类、肯岜、拉内布依寨,田坝正中有一座圆圆山坡,圆坡四周是层层梯田,山顶是苍翠欲滴绿意拂空的竹林,在四周竹林环绕中,白墙青瓦掩映其中,那是坡丹布依寨。硕大樟树、百年枫树、笔直杉木林和巨伞般杨梅树,在竹林里参天耸立、遮天蔽日。盛夏时节,白鸽翔集于高高的枫树上,斑鸠群飞在翠竹秧田之间。在坡丹布依寨的寨脚,前有一条水溪,后有一条水溪,从前后盘绕圆圆的山坡,在寨子南边汇合,流向捞村的打狗河(樟江进入广西河段)。远远眺望,双溪盘绕一圆坡,人们称之“双龙含珠”。最有特色的是,坡丹寨四角,有四座清代石桥,飞架清澈的水溪之上,溪中七星鱼、奇角鱼、鲶鱼、麻鱼、芝麻剑、黄鳝等野生鱼类,畅游其中。

  坡丹,布依话“对门坡”之义,清嘉庆年间,原居住拉内寨人口繁衍,居住拥挤,房族有一祖公自愿搬迁到对门坡居住,即今天的坡丹寨。现有一所石麻条圈坟在寨边,墓碑文字斑驳陆离,但嘉庆二字尚可辨认,足以证明从拉内寨搬来坡丹寨已有10代以上。现今坡丹户数30户,总人口105人 ,有20多人出任国家工作人员。新测量水田面积188.63亩。耕地面积尚未新测,林权证总面积3329.7亩。

  天地钟秀,山川蕴灵,坡丹景点充满了诗情画意:桃花溪,位于坡丹正面坡脚溪流;明月溪,位于坡丹背后坡脚溪流;十里稻浪,位于坡丹正面大坝千顷稻浪;清代石桥四座,位于寨子四角溪流之上;千山翠,位于九龙溪两岸,森林蓊葱,覆盖十里;也泛指坡丹四面雨后青峰叠翠、新妆湿漉。苍枫翠竹,位于坡顶古枫竹林环绕寨子围成屏障;两尊睡佛,位于坡丹正前方,两座山头似仰卧睡佛;布依木楼,位于寨子之中吊脚楼几栋,布依族古老建筑风格;“布依风”村史馆,位于寨子中间,陈列布展本寨历史人文;寨门牌楼,位于坡丹寨脚桃花溪上,由女诗人潘丽芙撰、书法家李昌志书一副名联“雨霁千山翠,竹映桃花溪,山寨风光水墨画;酒醇十里香,杯交明月夜,木楼景色布依风。”镶嵌牌楼两柱,此联意境深远,诗意隽永,囊括了坡丹的全部景点风光。

  初夏一天,我们走进坡丹布依寨,沿路水满田垄,秧苗青青,新雨初霁,翠绿如洗。女诗人潘丽芙即兴赋诗一首《初到坡丹》:“正是家乡四月天,青山叠翠雾绵绵。开心早趁亲农雨,蓄水忙耕明镜田。一把新秧插春绿,千层苗浪上衣鲜。何时小住二三日,听取蛙声伴入眠?”

  一条公路从坡底伸向坡顶的寨子,两旁绿油油秧苗。远山青如黛,薄雾轻若纱。潘丽芙口占一诗《鹧鸪天·春到坡丹》:“屋傍青螺景更佳,新村四季尽桑麻,风敲翠竹轻叠梦,雾笼青山薄似纱。迎喜雨,待流霞,青青垄上跃呜蛙。春来四野归何处,春住坡丹百姓家。”

  我们一行来到坡顶,整个寨子被绿色包围着,竹浪林涛翻卷着阵阵风鸣。寨子虽小,却井然有序;午餐就在堂弟何羡举家,桌上虽不丰盛,却来自野地野菜,溪涧鱼鳝。布依族米酒,醇香温润,口留余香。架不住布依族的热情,县文联原主席杨享禄躲酒,躲到门口拿起手机照相,一幅双佛仰卧的图景,映入屏幕!他惊喊着,有重大发现!于是众人纷纷释杯笼前,一探究竟。你看那坡丹寨的正前方,两旁山头的头像剪影,正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两尊仰卧的佛像。在惊讶之余,荔波县林业局局长王翔为佛像吟诗一首《卧佛惊现》:“佛卧千万年,村人不识佛。今日佛现身,只因有缘人。”王翔曾任翁昂乡党委书记,为了开发旅游,率队考察坡丹寨脚流向捞村盆地的九龙溪,被两岸葱茏森林,溪涧美景所折服,因有九条支流汇入,他命名为九龙溪。现重游故地,感慨万千,遂赋一诗《访坡丹》“茫茫原间一孤峰,如画梯田望无穷。九龙溪水清清绕,古桥连接南北东。曲道悠长登坡顶,青瓦木楼竹林拥。试问村庄名由来,笑答敬酒歌谣中!”

  清代著名荔波诗人李国材,面对美景,曾留下诗句:一丈文笔连长天,一湾玉带绕清涟;如此好山如此水,夜哨声吹五百年。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坡丹,面对好山好水,怎能不豪情放歌?同行的王殿华先生不甘落后,写下长长的组诗《坡丹寻美景》:“相约文友坡丹行,一路观光步履轻;小憩道光桥上坐,镜头印记好心情。坡丹尽在画卷中,万木苍翠竹葱茏;数顷梯田春日里,耕牛犁尽夕阳红。举足深山胸襟开,探寻仙境小蓬莱;九龙溪上清风起,黛山巅峰袅晓岚。寻踪罕见九龙溪,百态千姿景不一;流经悬崖临绝壁,旖旎风光小桥西。久闻坡丹景怡人,千里寻觅貌可真;风竹房前栖夜月,清溪寨脚忙农耕。”

  从坡丹回到荔波县城后,大家仍意犹未尽,美丽坡丹萦绕心中不散,有不吐不快之感觉。于是荔波县民族研究所覃敬念先生欣然命笔,写成洋洋洒洒数千言散文《初识坡丹》,道尽了坡丹的人文历史和奇崛风景。坡丹是一缸老酒。醉倒了情真意切的文人;坡丹是一湾新月,勾住了诗情画意的诗心;坡丹初见佛光乍现,迎来了多少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