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茅台”遇上“毕加索”
中西“艺术火花”在京酱香四溢
“东方佳酿”茅台碰撞西方画家毕加索,会产生怎样的“艺术火花”?答案是:“蓝”“玫瑰”“立体”3款贵州茅台酒(蓝)(下称“蓝茅台”)首次调制的先锋派鸡尾酒,受“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展览的3个关键词——蓝色、粉色、立体启发而量身定制。
从6月15日起,中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巴勃罗·毕加索真迹展——“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举行。作为活动唯一指定的白酒品牌、鸡尾酒特饮,“蓝茅台”于6月14日亮相预展及开幕晚宴。
当天,400余位嘉宾在茅台酱香中品味西方现代艺术。据悉,这是继UCCA十周年庆典、2018年度慈善义拍后,“蓝茅台”第三次深度融合艺术、展现茅台酱香魅力,为“文化茅台”建设做出的努力。
“蓝茅台”量身定制鸡尾酒
据介绍,“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展览从法国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馆藏中,精心挑选出103件毕加索创作于1881年至1921年间的绘画、雕塑及纸上作品,向人们展示这位现代艺术史最伟大、最具原创性、最多产的天才——毕加索艺术创作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蓝色、粉色是毕加索的最初艺术身份,后来他又发展出立体主义创作手法。
正是受到“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展览启发,“蓝茅台”特邀知名鸡尾酒调制大师Caroline Tan、Douglas williams,首次量身定制3款独一无二的先锋派鸡尾酒——“蓝”(BLUE)、“玫瑰”(ROSE)、“立体”(CUBISM),层次丰富、色彩亮丽,融合了“蓝茅台”酱香醇厚的个性。
“蓝”是冰与火的交界,通过黑莓、苦金、薰衣草、蛋清、薄荷等创造出另一种“蓝茅台”的味觉新体验。其上的“MOUTAI”标志可食用,酱香味若隐若现、口感恰到好处,对应了毕加索感性的蓝色创作时期。
“玫瑰”对应毕加索粉色时期作品,精致搭配可食用花瓣等饮食艺术,体现了“蓝茅台”的精雅。“立体”则通过多种立体温度、风味品尝“蓝茅台”带来的现代体验,正如毕加索掀起的立体主义造型革命。
据介绍,此次调制鸡尾酒使用的冰块、杯盏都是“蓝茅台”特别定制。在预展现场,中外嘉宾纷纷品尝3款“蓝茅台”鸡尾酒,酱香味浓郁的“蓝”及“立体”,成为男士的首选;“玫瑰”因酒精度略低,则颇受女士青睐。
“蓝茅台”由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作为茅台一款颜色包装产品,于2015年11月上市,是精心打造、献给中国商务人士的品味之作。“蓝茅台”沿用茅台酒传统瓶形,起初面世时瓶身采用“宝石蓝”,2016年9月底蓝茅台升级改版,采用深海蓝主色调,寓意沉稳、睿智、征服;正标印有“金桂叶”标识,致敬茅台酒1985年在法国荣获“金桂叶奖”。
中国酒界泰斗季克良曾如是评价“蓝茅台”:酒体微黄、清亮透明、酱香明显、优雅协调、尾净味长、空杯留香,风味独特。
此次“蓝茅台”首尝鸡尾酒,增添了一抹浓烈的艺术气息,让更多人在茅台酱香中品味到了毕加索开创现代画派的创新精神。
天才艺术与茅台佳酿文化相通
自古以来,酒与艺术便是息息相关的存在。茅台酒更是精神消费产品,茅台与艺术彼此文化相通。
这些年,茅台一直充分发挥茅台文化的独特优势,为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进行不懈探索、努力,在艺术与茅台之间搭建起了众多桥梁。
今年是“文化茅台”建设起步之年,茅台集团已将“文化茅台”建设提升到战略新高度。“文化茅台”理念历经半年实践,已被社会广泛认同、接受,其中茅台文化亦是“活水源头”。
据悉,“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展览与中法两国文化关系相契合。今年3月,中法领导人在会谈时表示,中法在人文交流方面既要畅通政府间合作“主渠道”,也要丰富民间交往“涓涓细流”。
在中国,人们拿茅台酒招待贵宾,彰显最珍贵的友谊、最真诚的敬意。作为一张香飘世界的“中国名片”,此次“蓝茅台”参与“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展览,既是为推动“蓝茅台”走向国际、探索“文化茅台”建设做出的努力及新尝试,亦是助力“文化茅台”与西方现代艺术之间“相通”。
“让世界爱上茅台、让茅台香飘世界”,茅台近年来推动“文化茅台”走向全球,正是想通过文化这座重要桥梁,加深茅台与世界的相互认同;同时,让悠久的中国文化以酒为特殊载体,在全球范围内被更多人了解。
据了解,“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展览将持续至9月1日。7月19日,“蓝茅台”还将作为此次展览summer party的唯一鸡尾酒特饮亮相。
(来源:茅台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