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强化机构、队伍、制度、经费、管控入手
织金县推进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显成效
本报讯 (耿合义 段 丽) 近年来,织金县紧扣“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的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模式,从强化机构、队伍、制度、经费、管控等五个方面入手,全力推进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强化机构建设。成立33个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县级办公室设置在县委政法委,全县32个乡镇(街道)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全部挂牌成立并实体化办公。成立61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由各乡镇(街道)、各县禁毒委成员单位共同负责组织协调全县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成立32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建立集动态管控、戒毒治疗、心理矫治、帮扶救助、就业指导、宣传教育等“六位一体”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站。
强化队伍建设。在县级配齐70名编制内禁毒干部和各乡镇(街道)自行配备禁毒人员166人的基础上,按照辖区内戒毒人员与戒毒专干不低于1∶20的比例,配齐370名社区戒毒专干,覆盖全县正在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5653名戒毒人员。同时,整合民间艺术力量,成立禁毒文艺(快板)、民间山歌等32个禁毒民间组织,共计开展禁毒宣传192场,受教育群众9.6万人。此外,设立了禁毒志愿者协会,基本实现禁毒志愿者与正在戒毒人员1对1帮教。目前,全县禁毒志愿者人数已达5496人,每年平均开展禁毒宣传90场,帮教救助吸毒人员27400人次。
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织金县禁毒工作督导考核及责任追究办法》《织金县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无缝衔接制度》《织金县禁毒工作例会制度》《织金县禁毒委员会述职制度》《织金县禁毒工作捆绑考核制度》等禁毒工作制度,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考核指标写进禁毒工作责任书并层层签订,考核结果与单位年终排名、干部提拔任用直接挂钩。2016年以来,全县共签订各类禁毒工作目标责任书5万份,提拔干部征求县禁毒办/委意见1520人次,3个乡镇因禁毒工作靠后在全县年度目标考核中被执行“一票否决”。
强化经费保障。建立禁毒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县级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经费列入县乡两级财政预算,重点支持禁毒预防宣传教育、禁吸戒毒、阳光工程、缉毒执法、生活保障、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三年多来,全县共投入禁毒工作经费6000余万元,在有力的经费保障下,全县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得到有序推进。
强化管控措施。实行“无缝对接和动态管控”,县财政每年划拨无缝对接工作专项经费,出所接回人员全部纳入管控。2016年以来,全县共接回强制戒毒出所人员4232人,接回率100%,列管率100%。同时,认真开展吸毒人员大排查,及时掌握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现状和去向,做到情况清、底数明、数据不混乱,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管理不断规范。实行“三个定期和阳光工程”,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进行定期谈话、尿检、走访,了解工作和生活情况,落实帮扶救助措施,并以“阳光企业”为载体,推动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自“阳光工程”建设以来,全县已累计安置10200人,社会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率达100%。实行“收戒收治和维持治疗”,投入500万元修建织金县关爱医院,落实病残吸毒人员收戒收治,彻底扭转病残吸毒人员“抓了关、关了放”的被动局面,截至目前,关爱医院累计收治特殊涉毒群体2095人次。此外,县财政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开展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县相关单位积极宣传动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入组治疗,2018年织金县艾滋病性病防治中心荣获“全国药物维持治疗优秀门诊”称号。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入组治疗人数达937人,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入组数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戒断巩固率正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