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2期 本期2568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6-18

贵州拟3年建成南方重要夏秋蔬菜基地

今夏,将每天至少向上海供应蔬菜22吨

  本报讯(记者 田锦凡)计划用3年时间,到2021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3000万吨,实现综合产值820亿元,建成规模化、标准化蔬菜基地300万亩;不断健全产业链,打造省级公共品牌、特色个性品牌,建成中国南方重要的夏秋蔬菜基地。日前,记者从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蔬菜产业发展推进会上获此消息。

  大力发展夏秋蔬菜。重点针对夏秋气温相对较高、受台风影响较大的华南、华中、华东地区,充分利用省内乌蒙山区、大娄山区、苗岭山区中高海拔区域夏秋“天然空调”的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大白菜、萝卜、菜豆、茄子等优势蔬菜。在6月至11月,将蔬菜采收面积调增到1000万亩,销售量力争占全年的70%以上。

  突出发展优势单品。精准聚焦、重点突破,着力推动品种结构调整。在大宗产品上重点突破大白菜、萝卜、菜豆、茄子,在特色优势产品上重点突破韭黄、生姜、山药等优势单品,将7个单品种植面积调增到600万亩以上,力争产量占蔬菜总产量的50%以上。同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苦瓜、大葱、南瓜等地方优势单品。

  加强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以500亩以上坝区为重点,建设300万亩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基地。加强机耕道、生产便道、排灌沟渠等基础建设,配套集约化育苗、节水灌溉、绿色防控、山地农机、预冷库、采后处理及避雨栽培等设施设备。

  开展“清源”行动。在主产区基地禁止销售、限用农药,在蔬菜基地全面禁止化学除草剂、限用农药;推行统防统治,大规模实施生物防控与理化诱控,优势单品实现绿色防控全覆盖;大力推行休耕、轮间套作;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生物发酵降解池,循环利用蔬菜生产副产物;全面开展清洁、回收、处置废弃农地膜、农药包装等生产废弃物。促进绿色高效发展模式示范,着力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建立完善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实现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以企业、合作社为主体,全省将创建清洁菜园100个。

  此外,贵州还计划开展蔬菜商品化提升行动,强化经营主体引进培育、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保供制度,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强化实用技术培训,全力抓好品牌创建;健全蔬菜监测调度制度,支持安顺市高标准蔬菜示范区建设,推动蔬菜产业走上发展快车道。

  会上,全省十大蔬菜生产基地县、十大蔬菜育苗基地获得授牌。十大蔬菜生产基地县分别为清镇市、开阳县、习水县、盘州市、西秀区、平坝区、普定县、威宁县、罗甸县、兴义市,十大蔬菜育苗基地分别为修文县穗青育苗基地、播州区卓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汇川区劳仑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关岭县关岭农家人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西秀区高山大丰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织金县豪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威宁县江楠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威宁分公司、榕江县三鑫天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龙里县圣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兴义市鸿鑫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育苗基地。

  最新消息显示,为进一步拓宽贵州蔬菜等农产品在上海的销售渠道,“黔菜入沪”产销对接专项推介活动6月16日在上海启幕。当天,贵州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与贵州现代物流集团组织多家省内涉农企业开展现场展示展销,推出蔬菜、畜牧、茶叶、粮油等30多类具有贵州特色的农产品,备受上海市民青睐。

  根据贵州现代物流集团与上海江桥批发市场3家贸易商签署的供销协议,从7月15日起、在“夏淡”时节,贵州将每天至少向上海供应蔬菜22吨,品种为大白菜、白萝卜、甘蓝、韭黄、马铃薯等。2018年,贵州已累计向上海市场销售农产品8.3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