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黑洞是三百年前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文/图 张维军
自古以来,最为岑巩多数人知晓的当地景点可能就是黑洞了,大家都说它很美,很奇,很怪!但究竟有多美,有多奇,有多怪,大家也说不出个子午卯酉来。直到一日,我们一行四人冒雨涉险闯入洞前,胆战心惊地瞅了它外在的诡异奇特之景,才多少领略了它的深不可测。
黑洞前山势凶险,三面峭壁上布满大小洞穴,有水洞,有旱洞,谷深林大,溪瀑成群,阴风呼啸,流水呜咽,环境凄异,老远就能感受到洞风侵袭,令人不寒而栗,心生恐惧。
在现场,我真实地感受到了黑洞对人的影响力。由于找不到洞口,我们请几个在场干活的农民带路,不管怎么说,他们都不答应,一直摆手说:“那洞,不敢去。”奇怪的是,我的几个同来探险的同伴也拖不动了脚,还没看到洞门就一直往后退。最后,在我的坚持和鼓动下,勉强在洞前拍了一阵瀑布和溪水,看到暮色降临,赶紧离去。
但我却依然迷恋黑洞外的景色,更神往那洞中的未知景象。由于景色奇异,前所未见,很是好奇,回到家中我赶紧查阅相关资料,看看有无记载。一查,果然找到有关黑洞的记录。
成书于康熙六十一年(1661)的《思州府志·山川》载:“泉洞,土名黑洞,府北五十里,上有飞瀑,下有澄潭。明参政蔡潮镌‘云门’二字于石上。溃兵之乱,府中绅士多避居焉。”这段文字一是说明黑洞的具体位置,二是说它景色优美,三是说明它早有文化,有名人足迹墨迹,战乱年代,思州府的官员绅士们还常常来黑洞躲避。
蔡潮是明代一位很有作为的名宦和知名度较高的文人,在正德年间做过湖广提督学政,贵州右参议等职。嘉靖六年(1527),升任河南右布政使,有大量作品传世。这样一位官员和文人游览过黑洞,并于洞中石上留下墨迹,可想而知,当时的黑洞早已不是一般的名胜之地。今名“云门洞”即得名蔡潮的“云门”题刻。
更料想不到的是,晚明著名学者顾祖禹先生在其遗世巨著《读史方舆纪要》中对黑洞也有记载:“岩壁千仞,飞瀑泻下成溪河。”“以艇从旁入洞,可容百人。”这些文字更是令人兴奋和震惊。在今人看来荒僻无比、恐怖无比的地方,却在三百年前,是人们难得的游览观光宝地。那时早有游人涉足,人们还驾着船在里面“舟览”洞中美景呢。看来像是天方夜谭,铁的史实又不容你不得不信!
《读史方舆纪要》原名《二十一史方舆纪要》,是古代中国历史地理、兵要地志专著,常简称《方舆纪要》,是作者顾祖禹先生于明亡后隐居不仕,历时三十年,约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成书的,很多记载他都一一亲赴实地查验。该书被誉为“千古绝唱” “古今之龟鉴、治平之药石”,是研究中国军事史、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当我把查阅到的文字资料发给探险的伙伴们看后,大家都深感惭愧,并表示“知耻而后勇,不把黑洞内的秘密探查清楚,愧对历史,愧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