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2期 本期2566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6-13

实行垃圾分类莫奢望一步到位

□程汉鹏

  笔者获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通知要求,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等。(6月6日《新京报》)

  “分类产生价值,垃圾变成资源。”曾经有一段央视公益广告给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也使垃圾要分类放置成为一定的共识。然而,多年来垃圾分类的理念一直在普及,但走进社区调查一下:垃圾分为哪些类别?分别需要怎样处理?能答上来的人恐怕并不多,因为接触相关知识的机会还是太少。

  就此而言,今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值得肯定。但必须要认识到,推进垃圾分类,要突出培养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这也是推进垃圾分类的基础性、先导性、关键性的任务之一。

  当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垃圾分类。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同样,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前,我国将在46个城市先行试点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届时试点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将达到35%以上。这也说明垃圾分类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进一步看,实行垃圾分类,意味着要让市民改变垃圾混合处理的旧习,向新的处理习惯转变。但当前,不少地方在推广垃圾分类过程中,往往忽视民众习惯的养成,短期措施、手段多,普及理念、长效管理措施少,最终让垃圾分类的推广难以为继。总结一些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我们看到的是环保教育和宣传垃圾分类理念先行。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推行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然,要让大家真正明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还要让公众知晓垃圾该怎么分,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有害的。这些都非一日之功,需要常态化科普宣传和全链条治理,让全社会成员知道、做到。鉴于各地还有不少民众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这就有必要对垃圾分类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市民正确认识垃圾分类这件事。总之,欲速则不达。各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这项工作,不能奢望一步到位,而是要切实在规定执行、民众意识培育和知识普及等方面下功夫。基础工作做扎实了,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