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2期 本期2565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6-12

儿时吊田鸡

□金 华

  家乡人把青蛙叫田鸡,其中肤色与泥土相似的叫“麻土田鸡”。孩提时,许多孩子都会用钓竿去钓小田鸡,不是为好玩,也不是为吃田鸡肉,而是要把家里的鸡鸭喂饱。他们砍一根一米左右长的小竹子,再在竹梢头系一段蜡线(用蜡捋过的纺纱棉线,很牢),线头上再系只蝗虫做成钓竿。那时,池塘边、稻田里、墙角场头,都是田鸡们喜欢呆的地方。特别是元麦上场时农家人新做的打谷场上,小麻土田鸡特别多,到处乱蹦乱跳的,只要把钓竿随便往前一伸,就会有小田鸡上钩,被吊在钓竿上晃荡。

  这里说的“吊田鸡”,不是孩提时代的“钓田鸡”,更不是把田鸡“吊”起来,而是家乡与车水相关的俗语。过去车水,一般是七人、九人的集体行动。车水时,人们双手抓在横杆上,双脚轮流踩车轴上的木块,脚踩得越快,车轴转得越快,水槽出水也就越快。车水要求所有车水人步调一致,你快我也快。如果为了快点给稻田上水,或是一些小伙子兴致一高,心血来潮猛然发力,加快脚踩速度,有些人的思想和脚来不及跟上车轴转速,踩滑或踩空踏板悬了空,人就被“吊”了起来。他们双手紧紧抓住横梁,双脚或往上缩或不断乱划,活像一只被吊在水车上挣扎的田鸡,“吊田鸡”这个俗语由此而来,形象直观。

  “吊田鸡”很惊险,掉下来肯定会受伤。但只要双手抓紧横杆,并迅速把脚踩上踏板跟上水车的转速踩,一般不会跌下来。真正的车水行家是不会被“吊田鸡”的,当发现有人加速的一瞬间,他们就会迅速反应过来,很快使双脚跟上飞转的水车。经常被“吊田鸡”的不外乎三种人:一种是初学者。因不掌握车水要领而被“吊田鸡”。几乎所有初学者都被“吊过田鸡”,那是他们学车水交的“学费”,是“师傅”们给他们上的第一课,就像学游泳的人大多呛过水一样。一种是因开玩笑取乐让人猝不及防。车水不光要齐心用力,还要专心致志。如果你车水时胡思乱想,东张西望“打野斋”,注意力不集中,其他人看见了,往往会寻你开心,让你吃点苦头。他们互相对望一下,几个人突然间加快速度,让你始料不及,顾手不顾脚被“吊了田鸡”。当然这是车水的插曲,目的是寻点开心,热闹热闹。难得一次被“吊田鸡”,让大家大笑一阵,自己自嘲一下就完了。还有一些人或因“学艺”不精、或因反应迟钝、或是胆子小性子慢,跟不上“快节奏”,经常被“吊田鸡”。这些人会被人看不起,认为他们没本事,“太差劲”,不是车水这块“料”。至于年老体弱、力不从心的人,大多有自知之明,一般不会打肿脸充胖子,挤在强劳力中车水。他们不只怕“吊田鸡”出洋相,更怕因自己的“车速”慢了影响上水进度。但在人数不够时,生产队也会派他们去车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在吃苦头的同时,也学会了车水,品尝了欢乐,并真正体会到“盘中餐”真的来之不易,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