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29期 本期3823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11-05

保  爷


□甘典扬


1992年的盛夏,暑气蒸腾,大地焦渴。刚从师范毕业的我,应潘同学的邀请,踏上了前往他家乡——木良村的路途。

潘同学的家,安卧在寨子中央。从村头青石板路走向他家,一路浓荫蔽日。两侧是姿态各异的大树:常青的香樟,古拙的柏树,虬枝盘曲的老槐,间或点缀着挂满青涩果实的梨树、李树……高大的树冠交织成绿色的穹顶,筛下细碎跳跃的光斑。虽然脚下的石板被烈日烤得滚烫,空气中却奇妙地流动着丝丝缕缕的凉意。同行的几个同学都忍不住惊叹:“木良,真是个清凉的好地方!”

大家正说笑,潘同学忽然站定,神秘地对我们说:“难得来一趟,我带你们去看看我保爷吧!”保爷?干爹?这词儿立刻勾起了我的回忆。

我幼时一直体弱多病,母亲便为我拜了一位外乡的劁猪匠做保爷。那位保爷身材高大魁梧,走路腰板挺得笔直,常年走村串寨,劁猪骟牛,一身凛冽的“杀气”,连最凶猛的看家狗见了他都夹着尾巴不敢吠叫。说来也是神奇,自从拜了他做干爹,我的体质竟一天天好起来。在我们家乡的风俗里,能做保爷的人,必是福泽深厚、德高望重之辈。因此,无论谁的保爷,在我心里都值得一份敬重。

跟着潘同学,我们沿着村道继续前行。没走多远,视线豁然开朗。只见左边的路坎上,赫然矗立着一棵庞然巨树!它苍劲如龙,拔地而起,直刺向湛蓝得没有一丝杂质的天空。树冠如盖,枝干遒劲地向四面八方伸展,层层叠叠的扇形叶片浓密得几乎不透光,远望去活脱脱一把撑开的、遮天蔽日的碧绿巨伞,投下的荫凉怕有方圆五十米之广。即使隔着一段距离,那磅礴的生命力已扑面而来。

越走近,空气中那股奇异的凉意愈发明显。我们迫不及待地躲进这巨大的绿伞下歇息乘凉,也得以细细端详这位“巨人”。

古树的主干粗壮得惊人,目测树围至少得有七八米。树根如盘龙般从泥土中嶙峋崛起,粗壮者堪比水桶,细密者亦如壮汉腿胯,盘根错节,深深扎入大地,仿佛已积蓄了千年万载的力量。粗糙皲裂的灰褐色树皮,像一身古老的铠甲。浓密的树冠下光影浮动,蝉鸣声如同无形的瀑布,从浓密的枝叶深处倾泻而下。

树根隆起形成的天然“座椅”上,坐着几位摇着蒲扇、白发苍苍的老人。其中一个正“吧嗒吧嗒”抽着叶子烟的老汉,眯着眼看清了潘同学,便咧嘴一笑,露出稀疏的牙齿,声音洪亮地招呼道:“潘三娃,来看你保爷啦?好啊!保爷保佑你们有出息了,是该多回来看看!”潘同学笑着回应:“二公,您老不也天天来陪保爷说话?保爷也保佑您老几位身体硬朗,长命百岁啊!”看着这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如此虔诚地将“保爷”挂在嘴边,言语间满是亲昵与敬重,我脱口而出,“潘,你家保爷高寿啊?”潘同学一愣,随即恍然大悟,拍着大腿哈哈笑起来:“嗨!忘了给你们说了,我的保爷这不就在眼前嘛!”他手指坚定地指向那棵参天大树:“喏,这就是我保爷!”

“啊?”我们几个同学异口同声地惊呼,保爷……一棵树?潘同学看着我们惊愕的表情,笑着解释:“这棵树是白果树,年头太久了,长得又大,我们这儿都管它叫‘白果王’。”我们围着这“白果王”,七嘴八舌地追问拜树做保爷的缘由。潘同学不以为然地摆摆手:“我们这里的老规矩,家里娃娃要是身子骨弱、爱生病,就找棵年头久、长得旺的大树拜做保爷,求个庇护,保娃娃平安康健。”

潘同学还告诉我们,千百年来,这棵“白果王”不知庇护过多少代木良的孩子,成为他们的“保爷”。树下乘凉的那几位老人,年轻时也都是它的“干儿子”。“不光这一棵”,他补充道,“村里村外,河边路旁,寨头寨尾,到处都有被拜为保爷的古树大树。老槐树、大松树、河堤边的乌桕、路口的枫香……木良的孩子、大人,都有自己的保爷树。”

回到潘同学家,才听潘同学的父亲——一位敦厚朴实的老木良人——说起“木良”这个名字的由来,还真跟树脱不开干系。原来,木良是一个四面环水、形如大船的小岛屯子,明清时曾屯过军,一直是个兴旺之地。最早定居于此的先人们一眼就相中了这块绿树成荫、水源丰沛的福地。“木良”,就是来自“以木为娘”的共识。听后,我豁然开朗。古人或许没有“生态观”这样的现代词汇,但他们骨子里那份对自然的敬畏、对树木的依赖与守护,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生态文明理念,竟是如此高度契合。潘同学还告诉我们,每天,村里的人都会自发挑水去浇灌树木,即使在最困难的年月,村民们上山砍柴,也恪守着古老的规矩:只取枯枝败叶、蕨类等,绝不伤及活树,更严禁挖掘树兜(树桩)。他们深知,保护好山林,就是保护好家园的命脉。

时光荏苒,转眼三十多年过去。把对树木的敬爱融入日常、刻入骨髓、写进基因里的木良人,仍然让我印象深刻。

2024年,木良遭遇了七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邛水河浊浪排空,怒吼着冲击两岸。没有古树根系牢牢守护的河段,堤岸被无情冲毁;没有大树扎根的路坎,泥土石块被洪水成片卷走。然而,凡是有“保爷”树屹立的地方,景象截然不同!堤岸和路基如同被无形的巨手紧紧扼住,任凭洪水如何咆哮冲击,始终岿然不动。那些平时深埋土中、此刻因泥土流失而裸露出来的巨大树根,盘根错节,遒劲有力,像无数只历经沧桑却依然刚强的巨手,死死地攥着泥土和石块,形成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天然屏障。那一刻,这些沉默的“保爷”树,就是守护家园的英雄!

千百年来,木良村的保爷与村民,就这样相依相存,血脉相连。保爷树温柔而慈祥,静默地注视着、守护着一代又一代木良人,从蹒跚学步的孩童成长为树下嬉闹的少年,再蜕变成步履蹒跚的白发老者。保爷无言,却以擎天巨盖,为村民遮风挡雨,送去酷暑中的清凉;以钢铁般的根系,为家园固守堤坎,抵御洪水的侵袭;以四季轮转的美景,滋养着村民的心灵。村民有情,则将保爷视若神明与至亲,悉心照料,无微不至,代代相传。这种情谊,因共同的守护与依赖,早已跨越了物种,超越了血缘,融入了土地,化作了乡魂。

“人养树,树养人,人树和谐,共生共荣”——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诠释生态价值的真谛?

木良人与树共生共荣的故事,从未停止书写,且不断增添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