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有真诚表达 方能真正革新
——访致公党员、贵州致公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国腾飞
□本报记者 王 吟
近日,致公党省委庆祝中国致公党成立100周年书画摄影展在贵阳举办。70余幅作品以书画艺术之美,深情礼赞致公党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同心、携手奋进的光辉历程,生动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在书画展首栏,致公党员、中国致公党贵州省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国腾飞的两幅书法作品很是醒目,其中一幅行书《致公咏怀》这样写道:“四海同心聚栋梁,五洲携手共兴邦。诤言献策谋发展,侨海报国谱华章。风雨同舟承大义,和衷共济铸辉煌。初心不忘跟党走,使命担当路更长。”
诗句凝练而恢宏,既抒发了致公党人“侨海报国”的赤子情怀,也表达了“致力为公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众多参观者评价,这件作品不仅技法精湛,更在内容词韵中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出致公党员对中国致公党的深情与对新时代使命的担当。
“字为心迹”,在国腾飞看来,文字既是真实可触的墨痕,亦是空阔无垠的星野;既触手可及,又转瞬飞逝。书法不只是技巧的呈现,更是心灵与思想的投射。“草木一岁一枯荣,文字也是如此。”他将纸张视作舞台,水墨是内容的折射,而书写,则是在这舞台上展开的一场心灵与时空的对话。
国腾飞的书法启蒙始于童年,后经系统专业训练,扎根于二王体系与两汉碑刻。他向记者回忆道:“幼时的我,打开‘一得阁’闻到墨香,就忍不住提笔写字。临帖的快乐,是最纯粹的。”
而立之后,他主动拓宽视野,聚焦三个方向:宋代尚意小行书的洒脱、明末大字行草的磅礴、清代碑学隶书的朴拙。他始终秉持“书能有我即为新”的艺术追求,在广采博收中融入个人的思考与情感,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
国腾飞告诉记者,中国文化中许多哲思,如庄周梦蝶般的虚实之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自然观照,都深深烙印在书法与山水花鸟画中。“我们从中认识自我,也从中超越自我。这种从‘茫然’到‘觉悟’的过程,正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深层结构。”
面对当代书法日益艺术化的趋势,国腾飞坚持“入古愈深,则出新愈显”的理念。他认为,古与新的辩证关系,恰是书法创新的关键——唯有扎根传统,方能实现自由的表达;唯有真诚表达,方能实现真正的革新。“这条道路虽远,我始终笃行不怠。”
书法之道,贵在真诚。国腾飞数十载笔耕不辍,始终以赤子之心面对笔墨,既不囿于古法,亦不盲从时流。正如他所言:“书法不是炫技,而是心迹的自然流淌。只有放下浮华,回归本真,笔下的线条才能有生命。”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既能看到传统的厚重底蕴,又能感受到当代的鲜活气息。这种“守正出新”的探索,正是中国书法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关键。
或许,国腾飞的艺术实践正提醒着我们:真正的革新,从来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以更深的敬畏与更真的情感,去激活传统,让它与时代共鸣。
2.jpg](/gzzxb/upload/image/20251104/1762218849050001308.jpg)
《春夜宴桃李园序》 行书 国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