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在高洋的一场战斗
□杨南平
高洋,位于黔东南州黎平县西北部,距县城110多公里,是黎平县德化乡辖区内的一个村子。解放前,这里猛兽出没,盗匪横行,一般情况下,路人不敢独行。村寨与外面仅有一条小路连通,寨子侧面的高洋坳更是地势险要,难以通行。
如今的高洋村,在党的政策引领下,旧貌换上了新颜。远远望去,蜿蜒的公路从寨中穿过,两边安装了崭新的路灯,房屋整洁、街道干净、村寨敞亮,老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寨中老人回忆,九十年前,中央红军过境,有一支红军部队通过高洋寨时,与当地反动民团和国民党榕江县驻宰牙乡的常备队在高洋坳前打了一仗,击溃拦截之敌,顺利过境。
一
1934年12月19日,黎平会议之后,经过整编的中央红军部队按计划依次离开黎平。
红军左路纵队从县城西门出发,迂回前进。其中一支队伍进入剑河后不久又折回黎平,从剑河南嘉过康中、德化、岑已来到高洋。
高洋寨的地主头目闻知红军要过境,慌忙带着反动民团和地主武装到坳口上拦截。
当年亲历高洋坳战斗、负伤后留在榕江朗洞的红军战士朱开英告诉人们,他所在的部队是红军福建师瑞金团,属左路纵队的中锋队伍。福建师瑞金团是代号,中央红军离开苏区开始长征,为行动保密,中央纵队和各军团一律使用代号。从瑞金出发时,中革军委规定:军委代号为“红星”,军委第一野战纵队代号为“红安”,第二野战纵队代号为“红章”。红一军团代号为“南昌”,红三军团代号为“福州”,红五军团代号为“长安”,红八军团代号为“济南”,红九军团代号为“汉口”。
遵义会议之后,军委纵队和各军团使用的代号都随着部队的整编有不同的变化,据《红星报》记载,军委纵队代号曾使用“太阳”“九堡”,红一军团代号曾使用“山东”“广州”,红三军团代号曾使用“云南”“河南”,红五军团代号曾使用“四川”,红九军团代号曾使用“贵州”等。部队代号一旦更换,立即传达给全体战士。行军中,师团首长要求战士们记住自己部队的代号,这样一来,敌人便摸不清红军队伍的动向和确切人数了。
12月20日,中央红军福建师先头团前锋部队来到黎平德化高洋,不料山坳之上,人群晃动,叫声嚷嚷,有人拦路。
见此情景,红军请出从岑已村来带路的向导,用侗语向群众喊话,宣讲红军政策,说明借路过境,不扰民也不会进村扰寨。希望大家不要上当,被地主劣绅欺骗而卖命,随后鸣枪示警,让他们赶紧散去。听到对面红军的宣传和迎空传来的枪声,大部分群众躲入了密林中。大地主石方彩和他手下的家丁见势不妙,也吓得赶紧撤走。红军顺利过坳,迅速翻越老山界进入剑河前往南哨。
原来,大地主石方彩的确是欺骗群众,说红军要进寨子来抢劫,裹胁群众与他手下的反动武装一起来到山坳上阻击红军。
当时,高洋寨有两霸,分别是上高洋的石方彩和下高洋的吴士良,他们仗着手下有几十条枪,平日里欺凌百姓,狂妄凶狠。
当吴士良得知有一部分红军从上高洋过了寨子,气得暴跳如雷,大骂上高洋寨的人怕死,命令手下民团匪兵带上火药土炮,跟着他前来守坳拦截,准备炮击红军。吴士良担心红军队伍人数众多,又派人向附近的国民党榕江县驻宰牙乡李烈英常备队求援。
二
第二天中午,又有一队红军从德化、岑已开拔过来,这是瑞金团三营二连的战士,一排为尖刀排,走在最前边。当战士们走到高洋坳下时,发现山坳有人阻拦,马上告知连长。连长靠前观察,只见拦路的人群中,有很多身穿破旧衣服、手持鸟枪的群众。
一位副连长带着一名战士上前喊话,大声道:“老乡们,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借道路过,北上抗日,不会进你们的寨子,也不会拿你们的东西,请你们不要听信坏人的欺骗,红军是不欺负老百姓的!”
吴士良听了,气急败坏,举枪就朝副连长这边射击,子弹从他头上呼啸而过。他又和战士朝天鸣枪,表明红军的态度,借道通过,不愿伤及无辜。
吴士良又煽动手下:“弟兄们,看看,红军不会打仗,枪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不用怕,跟我冲!”然后和石方彩一起,指挥手下民团匪兵一边射击,一边胁迫群众往下冲。
红军副连长见匪兵中夹杂着很多穷苦百姓,不能开枪,赶忙让战士后撤,自己留下掩护。
红军战士哪里肯后退,上前护住副连长,举枪瞄向匪兵,但又怕误伤群众,始终没有开枪。
匪兵们胆更壮了,朝红军战士开枪,几个战士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
副连长抢步上前,扶起倒地的战士。匪兵们快速冲到副连长身后,一名匪兵趁副连长不注意,用一把大刀扎进他的后背……
在山坳下面的红军战士见匪兵冲向副连长,一排长连忙带着大家也往上冲,眼看副连长中刀倒下,愤怒的一排长举枪将这个匪兵击毙。此时又有一个机枪班的红军战士赶到,用机枪向匪兵扫射。众匪兵见红军火力增大,冲在前边对红军副连长下毒手的同伙也被打死,仓皇后逃,撤回山坳。
战士们看到牺牲的副连长和年轻战友,十分气愤,纷纷要求马上组织进攻,夺取山坳。一排长手一挥道:“上,但不要伤到老百姓!”说罢,带头往上匍匐前进。
匪兵看到红军又开始进攻,胆战心惊,龟缩着往下边胡乱放枪。狡猾的吴士良见红军不向群众开枪,就用枪逼迫几十个村民站到前边充当盾牌,民团匪兵则躲在他们后面开枪。
红军的进攻很困难,往上强攻地形不利,又怕误伤群众,战士们十分气愤。
吴士良见红军战士施展不开,又让匪兵架起土炮朝下面猛轰,有好几名红军战士都受了伤。副班长朱开英被子弹擦伤颈部,左脚被打掉一个趾头,鲜血直流,排长见状命令战士们暂时撤退。
这时,榕江宰牙匪乡长李烈英也带着国民党常备队赶来,吴士良见状更加狂妄。原来李烈英接到求援信后,心下盘算,认为高洋坳地势险要,山高林密,打胜了可以邀功请赏,打败了可以退入密林逃走,便带兵赶来。
敌人的援兵来到,火力增强,红军进攻受阻,因为怕伤及群众,连续3次出击都没有成功。匪兵也两次鼓动往下冲,被红军击退。双方交战,一直打到天色渐晚,因坡高路陡,无法迂回,二连一排没有取得效果,红军队伍人数不多,见此情景,只好暂时回撤。
三
苦战了一天的红军战士,默默地把两位牺牲的战友背了下来,找了个地方含泪掩埋,并扶着其他伤员退回岑已扎营。
看到红军撤走了,吴士良、石彩芳、李烈英欣喜若狂,带着匪兵们进入高洋寨喝酒庆贺。
天黑以后,红军后续部队陆续来到岑已寨,部队首长了解前面情况后,命令瑞金团三营第二天清晨拿下高洋坳。
三营长与二连长一起分析,认为第二天应尽早趁敌人不备,没有押来人质时发起攻击。
果然不出所料,清晨坳上只有李烈英的常备队和少数民团匪兵,昨天被逼迫的群众现在还没有来。
机不可失,红军调来一挺迫击炮,在有效射程内找了个地方架好。二连一排战士走在前边,慢慢向坳口摸去。
离坳口还有五六十米时,匪兵发现红军,大喊:“红军来了,红军来了!”开始朝下面胡乱放枪。
红军机枪班马上用轻重机枪压制敌人火力。红军炮兵调整炮口,朝着李烈英常备队守兵集中的地方发射了两发炮弹,炸开了坳口。
此时,吴士良、石方彩、李烈英还酒醉未醒,正做着好梦,本以为占据有利地形,能够阻挡红军前进,等着邀功领赏,突然听说红军杀过来了,吓得乱成一团,衣服没穿好就急忙带着随从往后山逃跑。
击溃匪兵,红军再次通过高洋寨,进入榕江县境的八书、盘假、半溪、羊全、宰练,12月23日到达榕江朗洞。
朗洞是榕江县北部的一个重镇,也处于剑河、黎平、榕江三县交界位置,靠近雷山、台江两县,与黎平县尚重、高洋相邻,距县城一百多公里,敌人守备力量相对薄弱,因而红军部队选择在朗洞休整。
红军部队过境时,如遇主人不在家,吃了百姓的东西,就照价把钱放在显眼的地方,留下字条说明事因,表示歉意。
红军部队离开后,留下了因伤病不能同行的战士。双脚浮肿的罗光照和伤病在身的刘光国、李世勋、朱开英、邹永春、胡金山、范战士、刘战士等8位红军,被疏散到朗洞王尚祥、王尚炳、王贵玉、陈昌义、姜义有等群众家中养伤。由于群众基础好,部队走后,红军伤员被群众保护下来。群众也纷纷帮助红军伤员寻医找药,对重伤员精心护理。红军战士伤病治好后就留在了朗洞,他们打长工、烧砖瓦、守水碾、做裁缝,同当地群众一起生活。遇到敌人来搜捕,便分散到周边乡村隐蔽起来,直到朗洞解放后才亮明自己身份……
当年红军部队经过黎平时,大力宣传共产党的主张,红色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许多群众觉悟起来,有的支持红军物资,有的为红军当向导,有的还加入到红军的队伍当中。贫苦群众的心中埋下了对共产党的深深敬仰和期盼,积极参与共产党领导的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各项斗争运动……
如今,战火硝烟早已远去,但在黎平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一直传颂着红军爱民、百姓拥军的故事,也成为黎平各族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坚定建设美丽家园的精神力量!
今日高洋村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