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在秃杉里的生态文化
□杨少辉
没有在雷公山保护区工作过的人,不会了解那些镌刻在秃杉里的生态文化。
我虽然长期在雷山县工作,但却对秃杉没有多少了解。14年前,曾随省农业考察团到台湾省考察学习,在阿里山看到成片的秃杉,只觉得秃杉高大挺拔,躯干通直,是极为好用的树种。2016年9月到雷公山保护区工作后,方知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秃杉等珍稀生物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这才得以有机会仔细观察这与杉树形似的植物。
从雷山县城出发,驱车穿过雷公山的原始森林,来到藏在大山深处的格头苗寨。刚到村头,我就被格头苗寨的秃杉深深地震撼了:一棵巨大的秃杉矗立于鳞次栉比的吊脚木楼之中,大有“鹤立鸡群”之感。
走近后,路边的标识牌告诉我,这棵秃杉高达45米、胸径218厘米、需8人方可合抱,树龄在千年以上,是雷公山保护区内最大的秃杉。面对被誉为“千年秃杉”,也叫“秃杉之王”的地球之子,不禁对它顶礼膜拜。
举目四望,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秃杉或立于村中,或长在村旁,像一个个绿色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这个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因为格头的秃杉,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将雷山县命名为“秃杉之乡”。
穿越时光到2亿年前,苗岭主峰雷公山南面100公里外的从江一带发生强烈的火山活动,受到南北夹击的雷公山成了地壳运动最激烈的地区。在早震旦纪的洲际冰川作用下,雷公山形成了贵州最早的陆地。加上后来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整个贵州在不长的时间里急剧上升1000多米。在这个水深火热的造地运动过程中,很多植物几乎消失殆尽,而秃杉却成为地球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植物幸存下来,至今仍在雷公山区傲然屹立、蓬勃生长,这不能不让人由衷敬佩。
随行的植物学专家告诉我,秃杉又名台湾杉,是一种大型杉科台湾杉属植物,为中国特有的世界稀有树种。秃杉与桫椤、珙桐、银杉、银杏、红豆杉等100多种植物一起,成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物种,被誉为植物的“活化石”。在中国大陆,仅云南的怒江和澜沧江流域、湖北的利川及贵州的雷公山有分布。而雷公山保护区内有着全国面积最大、数量最多、原生性最强的原始秃杉林,这是我省的幸事,也是大自然的幸事。
作为常绿高大乔木,秃杉生长在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环境中,在幼林龄阶段生长速度并不明显。但一俟长到10米左右之时,其顶端优势极为突出,生长极为迅速。它那颀长的树枝向两旁伸展,墨绿的针叶遮天蔽日,像一个植物界里的王者居高临下,傲视万物……
带着对秃杉的崇敬,我深入格头调研。听了当地苗族群众讲述的一个个动人故事,我才真切地体会到,苗族传统生态文化与生态智慧对林区社会公序良俗的养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其影响是何等的深远。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罗姓兄弟俩从很远的地方到格头一带打猎,他俩看到从河边上来的猎狗身上沾满浮萍,认为山下有浮萍可以栽麻种稻。于是,兄弟俩找到猎狗洗澡的水域,觉得环境不错,可以居住生活。回家后,他们便携儿带女迁徙过来。最先迁到这里的罗姓祖先没有房住,就在寨中一棵8个人才可合抱的秃杉上,利用秃杉离地面4米的大树枝作为房檩,在树枝下搭建起简陋的棚子居住下来。后来人们以这种形式作为村名,取名为甘节丢(苗语谐音),简称为甘丢(苗语谐音),大意为下弯枝桠下的村庄。
传说有一次罗姓祖先到都匀一带做生意,在旅店遇到一个英俊的青年,罗公问青年,你从哪里来?青年回答说,我从格头来,就住在你家隔壁。罗公心想,格头只有我一家,从没见过这青年,还认为青年骗他。晚上,青年托梦给罗公说,我没有骗你,我是你家的那棵秃杉变来保护你的,以后你也要让你的子孙保护我。罗公一梦惊醒,看到睡在一边的青年已不见踪影,这才相信青年的确是秃杉变成的。
苗族是一个崇尚自然、敬畏自然的民族。罗公回到格头后,便教育子孙要把秃杉当兄弟看待,任何人绝对不能伤害秃杉。从此,格头人对秃杉就像家人一样爱护、尊重。为了践行祖先的遗训,一代又一代格头人把秃杉奉为祖先、视为兄弟、当作家人对待。在格头苗寨风雨桥头的秃杉树下,格头人还用青石板立下村规民约:“秃杉保佑我们祖祖辈辈平安吉祥,是保佑我们格头人生存的神树。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砍伐我村范围内的秃杉。”
格头人不只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行走在格头苗寨附近,看到山上也有一些枯死的秃杉。尽管秃杉已经枯死,村里人仍然不会砍伐,任其在山间慢慢分解。据说十多年前,有棵巨大的秃杉枯死后倒在两家村民的农田里,两家人买了一头猪,并叫寨里的十多人帮忙,按苗族老人去世的葬礼祭祀这棵枯倒的秃杉后,才将秃杉移到河里,让秃杉回归自然……
格头村的苗族群众认为,万物皆有灵,会把秃杉拟人化,将这些枯死的秃杉当作祖先伺候——活着时,像父母、像兄弟一样精心呵护、严加保护;枯死了,虽然脱去绿衫,依然屹立于村中寨旁,或矗立在茂密的森林里欣然接受风霜雨雪的侵蚀,接受蚊虫细菌的吞噬,也要化作五彩的菌类,长成蠕动的幼虫供鸟儿享用;倒下了,仍然像一位溘然长逝的老人,接受苗家儿女的顶礼膜拜。不能不说,这是苗族生态文化理念的淳朴体现。
格头苗寨用朴素的生态理念、生态伦理、生态哲学,精心呵护着这片世界上最大的原始秃杉林,使我们得以一睹这一幸存下来的古生物。这种生态理念,像雷公山的涓涓山泉,流进苗家人的血脉里,镌刻在苗家人的骨子里,永不磨灭。
目前,在格头苗寨的影响下,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秃杉种群已得到了有效保护。据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调查监测,现雷公山保护区的天然秃杉数量达39.29万株,胸径10厘米以上的秃杉就有5000多株。
格头人精心保护着秃杉,秃杉也成就了当地的绿色经济——格头人以秃杉作为品牌,利用闲置房屋开展集自然教育、生态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
一位曾长期在浙江等地经商的格头青年,2023年毅然回到村里创业,把打工经商挣来的收入全部投入“格青创”乡村客栈建设。目前,全村涌现出杉宿、迎杉居、溪畔晓筑、格青创、橙子客栈等10家特色乡村客栈,拥有床位130个,还有农家乐5家。2024年“五一”期间,客房全部爆满……
格头苗寨用生动的实践,诠释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刻道理,回答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答卷。
格头原始秃杉林 杨少辉 摄
格头“千年秃杉”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