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3672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2-06

鸟田的春天(小小说)


□班雪纷



冒着热气,闪着亮光的水柱,从褐色的水壶嘴冲出来,扑向润白色的茶盏。

瞬间,山野百花绽放。淡淡的是金银花,悠悠的是兰花,柔绵的是山莓花,清冽的是山茶花,单纯的是红籽花,还有那些叫不出名的野花味。

室内涌动着一股捕捉不了,却感受得到的温润与美好。

执壶的女子,素面洁净,露出同样清纯的笑,向客人介绍:鸟田茶很独特,有着天然的花香,入口清凉,柔滑。

茶汤还烫,大家却忍不住轻啜一口,口腔顿时被一股温和,醇厚,绵软所充斥,紧接着便是清雅的回甘,意味深长。

鸟田茶,龙里独有的一款茶,有着独特的花香味,产自一个叫鸟田的布依寨子。

泡茶的女子叫袁廷香,老家在龙里县洗马镇一个山村。她名字中带“香”字,做茶,不知是机缘还是巧合。

2018年,袁廷香带着儿子、侄女,到浙江温州参加全国家庭茶艺大赛。这个来自贵州龙里县的家庭,获得大赛第二名。赛场上,一个评审问袁廷香:你泡的茶是你们贵州的吗?那时,袁廷香在龙里县城开一家小店,主要卖云南普洱茶。经常有朋友来喝茶,她也就慢慢学会泡茶。但她泡的不是家乡的茶。

家庭茶艺大赛结束,袁廷香却有了一桩心事,她对要好的朋友芳芳说:我想做一款我们的茶。

芳芳不太明白:自己的茶?贵州是茶乡,单说我们黔南,就有都匀毛尖、贵定云雾雪芽、平塘春茶第一壶、瓮安白茶,你想做哪一款?

袁廷香回答很干脆:这些都是别个县的茶,要做我们龙里自己的茶。

茶卖得再好,泡得再香,都是别人的。龙里县自古产茶,但没有自己的品牌。

袁廷香的想法得到家人的支持,喝了一辈子茶,已经九十高龄的奶奶说:要说龙里的茶,数鸟田那一带的最好,在市面上,鸟田出来的茶卖得出价钱,鸟田人多长寿,据说是喝茶的原因。

奶奶的话,如同一股春风,吹醒了袁廷香。民间认可鸟田那边的茶,那一定是经过了岁月洗礼的印证。

一切似乎都是注定的,芳芳的婆家竟然就在鸟田。两个女子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往鸟田去。

人与茶,就此展开一段割舍不掉的情缘。人奔着茶而去,茶却在山野中静静守候多年,年年发新芽,岁岁留清香。



正值初夏,大自然最好的时节。一路上山野碧翠,鸟语花香。袁廷香却无心看风景,如同赴恋人之约,整个人所想的,是即将看到的茶山。

鸟田依山傍水,31户布衣人家坐落在一片梯田之上,屋后是郁郁青山。

车停在一块葱郁的稻田边,袁廷香和芳芳一行往寨子里走。通往寨子的路很干净,寨子笼罩在一片静谧清幽中。

鸟田的茶树就散落在寨子背后的山林里,地坎边。特别是那些长在地坎边的,树枝被修剪掉,有些茶树,直接被拦腰砍断。

当天晚上,袁廷香留在寨子里,一家一家走访。了解主人家有多少棵古茶树,预计每年能采多少茶青。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爷爷告诉袁廷香:今天你在庙山看到的那棵大茶树,就是茶树王,已经有六百多年的树龄。鸟田所有的古茶树,都是茶树王的子孙后代,茶籽成熟后掉落在地上,发芽后,被移栽到四周的山里,才有了现在的茶林。老爷爷还说:每年春天,茶树王都是最先发新芽的,等老树的芽发出来了,其他茶树才跟着发芽。

在鸟田人心目中,茶树王是吉祥、幸福,是希望。

鸟田人自古就养成喝茶的习惯。家里火坑旁,都有一个被烟熏得乌黑的茶罐。火炕的火常年不熄,那茶罐里的茶水永远都滚烫温热。干活累了,回家来喝上一罐热茶,辛劳全散,浑身舒适;闲暇时,三五邻居相邀在某家火炕,一边喝茶,一边叨念当前的农事,或者说一些远古的事情。茶壶的茶色浅了,滋味依旧很足。重复的话说了好几遍,却总有新鲜的感觉;小孩有个头痛脑热,老人嗝食气不顺,喝上一口热茶,便啥事都没有了……

无茶不欢,无茶不乐,无茶不顺。

古树茶于鸟田人,是与生俱来、融入生命里的那份爱、那缕情。

袁廷香向村民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想来承包这片古茶树,做成我们龙里自己的特色茶。

老爷爷却说:如今的年轻人都出门去了,他们只喝酒和饮料,很多人家都在砍茶树,嫌它摘不了多少茶,卖不出多少钱,嫌它影响地里庄稼的生长。

第二个星期,袁廷香又一次来到鸟田寨。这次她带来了筹集得来的几万元现金,根据每户人家拥有的古树发放承包金额。

袁廷香说:请大家不要再砍茶树,将它们好好保护,等明年春天,我还要请大家帮我摘茶。

老爷爷代表大家发言:你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子,能够说话算话,我们鸟田人也不会说空话,这片茶树林,都上了年纪,最小的也有两百年,它们是鸟田的无价宝,你现在出钱让我们保护它们,这是为大家好,为了茶树好,我们一定照办。

那个半年,袁廷香有时间就往鸟田跑,去看那些古茶树。

《茶经》上说:“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鸟田的三千多株古茶树,都是散落在山间,生于乱石中,并不集中成片。一天跑下来,常常是腿脚酸软,耗尽力气。

每次,她都会先去看茶树王。站在茶树王旁边,远眺山川河流,静看云卷云舒,内心就会平静下来。努力过程中的种种艰难,都会在这一刻消散。

鸟田的大叔大妈们告诉袁廷香:姑娘,你不用来得这么勤,太辛苦了,我们负责把树照顾好,给它割草,修枯枝,保证不再砍伐。其实,以前砍茶树,是因为没有收入,我们也舍不得。



第二年的春天还没来临,袁廷香已经做好迎接新茶的准备。

她先是给新茶注册了商标,叫“鸟田布依茶”。从此,这款六百多年的古树茶,有了自己的名号。它将带着鸟田数百年的风雨,在贵州茶叶行中去冲闯,续写鸟田人的梦想,同时承载袁廷香的愿望。

好的茶青必须搭配好的揉茶师。袁廷香请的揉茶师来自民间,有着几十年的制茶经验。所有现代的揉茶技法,一样都用不上。袁廷香要做的,就是最原生态的茶味,鸟田原本的茶味。

袁廷香甚至在龙里古八景中的“水堤春晓”附近,租下一间茶室,取名“水堤阁”。她要做一家纯喝茶,能喝上龙里本地茶的茶馆。

万事齐备,只等新芽。

高山云雾出好茶。鸟田寨海拔1400米,一年中,最少有200天都是云遮雾绕。雨雾充沛,气候湿润,满足了茶叶生长的最佳条件。这里光照充足,阳光透过云雾,亲吻大地万物。茶树和人很像,都喜欢生活在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因此,鸟田古树茶的香气、色泽、滋味、嫩度都胜于别处。

忽如一夜春风来,古树万枝发新芽。随着古茶树的枝头冒出第一芽新叶,其他枝丫上也突突地长出了新生命,那些隐藏在林间地角的古茶树,似乎也得到了号令,纷纷展现新生命的强大与无穷。

为了保证春茶的质量,袁廷香和她的合作伙伴陪同揉茶师,把制茶的第一道工序直接放在茶山上。

新芽必须在一芽一叶时采摘。鸟田寨的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在家里的大多是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以妇女居多。那几天,天刚亮,人们就已经在山林里摘茶。村民都很朴实,说:这几天正是一芽一叶最好的时间,再拖几天,茶青就老了。又说:以前我们自己家的茶,摘下来还要加工,带到集市上,也卖不了几个钱,现在小袁来接手茶林,不用我们费心,还出钱请我们管理,请我们摘茶,我们也要对得起她。

为了及时将茶青加工好,袁廷香他们通宵忙碌。寨子里有几个大妈,每天主动轮流来给他们做饭,连碗都不让他们洗。大妈说:做茶人的手,跟做茶人的心一样,要保持干净,做饭洗碗这些杂活,等我们来做。

制茶那些天,非常累。但是,每一天,袁廷香都能感受到村民们带给她的温暖和感动。



鸟田布依茶有两个品种,绿茶和红茶。袁廷香身着一款润白色茶服,端坐在茶桌一方。围着茶桌而坐的,都是她专程请来的贵客。这些都是懂茶的朋友,被她邀请前来品鉴鸟田茶。

袁廷香说:鸟田茶的茶青绝对上乘,生长的环境可以说是清净无尘,不带任何污染。请大家品茶提意见,主要是针对制茶过程,我要听你们说实话。

绿茶清澈亮绿,红茶温润透光。一番品鉴下来,朋友们认可了这款茶,各种赞词堆积如山——

一个朋友说:我喝出了清新的空气和雨雾缭绕的味道。

一个朋友说:以后我就只喝鸟田茶,不管产量多少,每年都要给我留五斤。

鸟田茶产量并不高,每年也就一千斤左右。由于品质不凡,价格相对不低。尽管这样,依旧供不应求。

每年夏秋两季,古茶树上依旧会冒出很多嫩芽,袁廷香却不让人去采摘。一棵茶树,在春季时,将最美好的部分奉献出来,它就有资格在其余的季节恣意生长,自由自在。

不贪心,保品质。这是袁廷香做茶的标准。她还有一个不平凡的抱负:希望能够将龙里县境内所有古茶树都管理起来,把龙里的茶叶做大做强。

下次,我一定带着鸟田茶,带着我的搭档,出去参加全国性的茶艺比赛,要让更多的人尝到鸟田茶。袁廷香说这话时,语气中含着自信,眼中带着向往。



春天的鸟田,花香鸟语,格外迷人。

茶树王又率先冒出新芽,一夜之间,所有的古茶树都探出头来,沐浴着大好春光。

这次陪袁廷香上山的,是鸟田寨的老爷爷。

袁廷香和老爷爷站在一块大石头上,与茶树王相对。老爷爷由衷地说:孩子,感谢你保住了鸟田的茶林。你一个弱女子,做了很多男子汉都做不到的事情,鸟田茶能不能在茶叶行中闯出名堂来,这个我不敢说,但是你的做法,让鸟田人看到了希望。

一阵春风拂来,茶树王的枝叶随风摆动,似乎也认同了老爷爷的这番话。

远处的山林,传来哗啦啦的声音,是新生的叶片在春天里歌唱……